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印梦怡任思思
一个城市的地标美术馆,往往是城市中最美好的场所之一。作为承载艺术的容器,美术馆本身就代表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水平,指引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未来。
巴黎的卢浮宫、蓬皮杜,纽约的大都会、MOMA,伦敦的泰特,罗马的MAXXI……几乎所有国际大都市都有代表自己城市封面的美术馆。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当然也不缺美术馆,例如恒庐、西泠印社、大屋顶等等。不过,如今这份名单里多了一位国际水平的实力派新成员——天目里美术馆,由普利策奖得主、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主持设计,他的代表作遍布全球,其中包括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据了解,这是皮亚诺在全球设计的第33座美术馆,在中国的首个。
日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探访了这处新晋亮相的美术馆,并邀请到两位杭州知名青年建筑设计师为大家分享更专业的参观感受。
天目里美术馆屋顶白色“风帆”林立摄影:吴清山
“从无到有”,历时九年
天目里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年5月,天目里开业前,我们就曾做过一次探营,并且详细介绍了天目里的诞生。然而,直到年12月25日,天目里美术馆才终于开放,如果从拿地算起,历时已九年。
在RenzoPiano的设计草图上,天目里美术馆所在的建筑编号为1,它是整个天目里园区序列的起点,更是整个天目里建筑空间的点睛之笔。
天目里美术馆的建筑被设计成两个错落的盒子,下方的“盒子”是㎡的主展厅,上方的“盒子”只有四根立柱和核心筒支撑,仿佛悬浮在半空。
到过天目里的人,都会被细腻温润的清水混凝土和带着织物肌理的铝板所吸引。这里所有的混凝土墙面由意大利团队在当地制作,经过多次试验配方,才做到现在这样如绸缎一般柔滑的效果。
天目里美术馆延续了这两种材质,下层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最大单片长度可以达到56米,铝板与玻璃幕墙交错放置,让整座建筑看起来通透、轻盈。
从高处俯瞰天目里艺术馆,很多人都会被屋顶之上整齐列队的白帆所吸引。这些白帆除了作为建筑外部造型的一部分,更是美术馆内采光的重要工具。
RenzoPiano热衷于利用自然光,呈现建筑的艺术感。在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的扩建项目中,他就在屋顶上设计了采光天窗以及室外遮阳结构。
在天目里美术馆,RenzoPiano同样延续光影的艺术,在屋顶放置了近个圆形采光筒,上面悬浮着半透明的白色拉膜遮阳帆。为了适应杭州的日照规律,这些遮阳帆的造型和角度,在3D软件上建模了数十个版本,才确定最终呈现的样子。
于是,在艺术馆主展厅的内部,阳光透过白帆,过滤掉了刺眼和炽热,从采光筒洒进展厅,带来柔和的亮度。而在自然光照射不到的部分,则通过灯带模拟自然光照明,以达到整个展厅光线均匀。到了晚上,这些白帆又将展厅内的灯光透出室外,从外面看,整个建筑通体发光,温暖明亮。
当人们进入艺术馆展厅内,就可以感受到温柔的光照带来的沉静与平和。建筑的钢结构工艺,让33米的大厅中,看不到一根柱子。高达7.3米的展厅立面采用超高的落地玻璃,从展厅内往外望出去,天目里园区内的景观,也变成了一幅巨大的风景画。
在艺术馆展厅内部,看不到任何插座和开关,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展厅视觉效果的干净,所有的插座都被隐藏了起来。地送风设备的出风口同样做到“隐形”,上门覆盖着木制长条格栅,与地板衔接毫无违和感,轻柔的暖风从地面缓缓送出,保证美术馆恒温环境。
摄影:吴清山
地标美术馆之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来听听建筑师们的感受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拥有更多的美术馆意义非凡。经济发展是城市的硬实力,文化艺术则是软实力,两者一起构成了人民美好生活的两大支柱。
在国内,北京有松美术馆、树美术馆、红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有浦东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香港刚刚开业的M+,南京有四方当代美术馆……
杭州新晋亮相的天目里美术馆,除了建筑和空间本身有说不完的惊喜,更绕不开的还有其作为杭州文化地标的意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杭州知名青年建筑设计师,来听听看他们的想法吧。
朱培栋,建筑师
line+联合创始人
主持建筑师
浙江大学建筑系设计导师
“为杭州重新定义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完成度和新场景”
天目里美术馆通过知名的建筑师,高完成度的空间,成功地为杭州带来了关于现代艺术的新场景。对于建筑师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它为杭州重新定义了什么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完成度”,以及直观地揭示了达到这一完成度背后所需要的代价。
我们所说的“完成度”,是建造的精度和设计的深度。这背后是3-4倍于传统国内同等标准办公商业空间的资金投入,以及2-3倍的时间投入,才换来这一国际水准的完成度。
它对于杭州的新,除了定义了完成度,还有“新场景”。在办公和轻商业街区中植入了艺术空间,以及艺术家驻留的“之驻”,这种混合状态本身也是一种有勇气和话题度的尝试,也带来了更为当代和都市感的体验。
但是,天目里美术馆是附建在商业街区中,它的体量还略有欠缺,也并未向我们展示当代建筑学探索的新可能。相比同是皮亚诺参与设计的蓬皮杜,宣言式地展示了现代主义建筑和结构体系的新图景与无柱大跨通用空间,伦敦的泰特当代美术馆则显示了旧有工业遗存的教科书般的更新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则凸现了结构主义的空间和美学,从这个纬度上看,我还是很期待能有更多能代表杭州的当代艺术空间的作品涌现。
朱浪进,建筑师/诗人
房子和诗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丨主持建筑师
“希望杭州未来能涌现更多优秀美术馆”
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在中国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很幸运能落地杭州,我觉得这本身就很有意义。作为前辈大师的作品,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欣赏的。
最大感受是,天目里美术馆的设计和完成度都很出色,这样的建筑品质把控及实现是很了不起的,向他们致敬。其次,美术馆建筑是融入在天目里整体建筑群里的,并没有特别显眼、突出,但其特别的屋顶采光设计还是可以让我们一眼就认出来,处理得恰到好处,很佩服。
美术馆是一座城市高品质、高审美、文化底蕴的象征。天目里美术馆的开幕,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杭州在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优秀的美术馆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涌现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