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转专业的事情
如果你被心仪大学录取了,但进的却是个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填志愿那会儿,很多学生/家长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先进了XX大学再说,进去了再转专业。
我一方面敬佩于同学和家长们“功课”做得好,还在填志愿,就已经把转专业的事情考虑进去了;另一方面也很担忧,感觉大家都把转专业想得太简单了。虽然每所大学都给学生们留了转专业的口子,但不是每个人最后都能转成功的。转专业是一条“出路”,但绝不是“后路”。
如果你被一所“好大学”的“差专业”录取了,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我建议你依次做这几件事:
①提前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包括哪些专业是你可以转入的,该专业对高考成绩、选科、绩点、核心课程有什么要求,是否需要降级重读大一;你们专业想转专业的人多吗,每年有多少个转出计划,往年转专业成功的学姐学长是个什么情况,而转失败的又是什么情况。一般情况下,热门往冷门转总是容易的,反过来则非常困难。
②了解一下你目前所就读的专业打算转入的专业: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做什么的,核心课程有哪些,就业前景/收入如何……了解过后,你可能会觉得现在读的专业也很不错。举个例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VS“软件工程”,从高考收分上来看,CS通常要比软工高,有些学生就会觉得计算机要比软件工程好,但其实呢,这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考研方向高度接近,就业情况可能略有差距,但也差不太多,出于保研、奖学金等因素的考虑,我可能就不推荐你转专业了。
③你是否有读研的打算?如果有,不妨尝试在研究生阶段转方向。目前来看,很热门的金融类专业是很欢迎理工科出身的同学的,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就业时也会是一个优势。同理,也可以利用本科学校的平台优势申请国外其他方向的研究生。
④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辅修二专。前几年有个复旦新传的学生,2+2培养修读了计算机的二专,后来去国外读计算机的研究生了;今年复旦中文系还有2个毕业生去读人工智能博士了真的是条条大路通代码。
⑤如果你在上海本地的大学就读,你还可以了解下??插班生政策,左右不亏,但个人觉得考插班生难度甚至比转专业还大。
⑥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在入学后直接再申请国外学校的本科,我知道有人这么做并且成功了,但具体操作流程并不是很了解,建议咨询该领域专业人士。如果你比较有毅力,也可以考虑复读。
在尝试过以上各种方法无果后,建议还是回归学习+实习。无论什么层次的学校、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有很大可能不会从事本专业工作,“大学”不只是个“学”的地方,更是个“大”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也是“大学”留给每个学生的功课。
常见的转专业要求
大多数学校允许转专业的时间一般都是大一下到大二下之间。
不同学校的转专业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①转专业前的成绩、年级排名。有的学校/专业基本不设成绩要求;有的要求必须修读了某门专业课,且成绩要达到XX以上;有的要求年级前30%才能转,有的甚至要求年级前5%。
②转专业笔试/面试的成绩。笔试和面试往往会涉及到目标专业的知识,如果你打算转专业,通常需要提前自学一部分内容。
③入学时的高考成绩。部分学校要求只有高考成绩达到了当年该省份该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才能转专业,言下之意是:只允许高分学生往低分专业转,反过来不行。
④通过特殊计划入学的学生通常不能转专业。例如强基计划入学学生仅能在强基班转,或者直接退出强基计划进平行班;定向招生专业学生通常不能转专业;部分通过提前批、保送入学的学生不能转专业;艺考入学的不能转入非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专业不能转进非中外合作的专业等。具体的看学校当年的招生简章。
转专业的难通常不在于“门槛”,而在于竞争。大家都想转出去,都想进热门专业,竞争就激烈了起来。
本文汇总了上海部分大学的转专业政策,大家可通过搜索页面内容直接跳转到某个学校。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转专业政策每年都会调整,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还是以当年公布政策为准。
相关阅读:??大类招生的学校都如何分流?
复旦大学
复旦的转专业政策在各大高校间算是非常宽松的,转出无门槛,转入有门槛。
复旦年转专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