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10月14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萧山区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校区)”。
这是中国美院继南山校区、转塘象山校区、良渚校区之后,在杭州的又一个新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科最齐整的美术学院,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以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文化自信育新人、砥砺东方精神铸高峰。在世界艺术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着力打造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国美窗口。
萧山区是八千年跨湖桥文明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萧山大力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使命,以打造中国艺术界的“国学院”为远景,中国美术学院和萧山区政府共同打造中国艺术的“国学院”,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重建“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源流互质,返古开今,将宋代皇家画院、中国传统书院、现代美术学院的优势合而为一,构造一个全国瞩目、影响深远的文化高地,使湘湖校区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宋韵文化景观胜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同于大道
中国艺术“国学门”展望
年,两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陶行知先生,在杭州各自创办了一所现代学校。元培先生于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目的是以美育代宗教,“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行知先生在湘湖之畔创办湘湖师范学校,目的是点亮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之星火,“以四通八达之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一个世纪以来,这两所学校在民族危机中奋起,在时代问题中自新,历尽劫波,各自成章。它们的道统一样伟大,它们的命运有所不同。此刻,我们身处湘湖师范旧址,领受元培、行知两位先生的遗泽,接续他们的崇高心愿,这是历史托付给我们的莫大因缘。
各位同道,我们要在湘湖做什么?
这个“我们”,不只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万余师生以及更多的校友,还包括矢志投身民族文化复兴事业的所有艺术界、学术界的同道,更包括萧山的各界同仁。我们志同道合,满怀期待,共同建设中国美院国学院,打造中国艺术“国学门”。
这些年,我常常跟书画界的同道们探讨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与古人相比,我们差在哪里?又强在哪里?
我以为,我们不如古人者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之学”,古人一识字就读经史,一写字就用毛笔,国学、书法可谓与生俱来,千锤百炼。二是“格物致知”,古人没有互联网、智能手机,没有电子游戏之干扰,能做到对自然全神贯注,对世界切身体察。所以古人可以感物兴怀,神与物游,穷情写物,曲尽其妙;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我们比古人强在何处?我以为也有两个方面:其一,今天任何一位艺术家,过眼的历代作品数量都足以超过赵孟、董其昌;古人也完全无从知晓世上还存在着如此不同的艺术、如此丰富的文明,而我们可以综览整部世界艺术史,获得无比丰富的视觉资源。其二,古人没有坐过飞机、高铁,不知道日月星辰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我们拥有与古人全然不同的时空观念与身心体验。
在湘湖,我们要补上今人之所短,发扬当代之所长。
首先,我们要创设中国书画“长时段、一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从附中到博士一以贯之,做到中本贯通,硕博连读,今年已经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我们的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将广纳国学人才,吸收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推进中国书画与古典学术的知识整合,以“诗、书、画、印”四大传习所,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自主模式。
其次,在湘湖,我们将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创设汉字、器道、山水、造园四大研究中心,以这四个命题贯通所有学科专业。同时,我们将设立世界艺术史研究中心,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中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意蕴,创新中国人的“视觉国学”。
第三,以中国美院丰富的国画、书法和器物收藏为基础,我们将汇聚海内外各方典藏资源,在湘湖设立中国历代书画珍品馆,打造一个艺术“展示、临摹、鉴藏、修复”一体化的开放空间。
第四,我们将与萧山区一起,建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湘湖博物苑。以湘湖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基底,结合宋代皇家苑囿的法式,营造最具宋画情韵和古风意境的诗性林泉。让画家在其中格物致知,让公众在其中感物兴怀,让游客在其中徜徉流连。
同时,我们还将携手萧山,共同建设湘湖全域艺术人文景观,把湘湖打造成为诗情画意、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新江南胜景。
朋友们,在八年前那次文艺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弘扬中国精神”“创造艺术高峰”。中国美术学院要“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与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今天,我们与萧山区委、区政府一道,响应号召,落实指示,为建设中国美院国学院举行简短而隆重的签约仪式,共同打造中国艺术的“国学门”,这是对文艺座谈会精神最好的回应!
朋友们,历史将证明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开端,我们不但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重建“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中国古典艺术体系;更要源流互质,返古开今,激发古典学术的真实义,创造将来文艺的新格局。我们要将宋代皇家画院、中国传统书院、现代美术学院的优势合而为一,构造一个全国瞩目、影响深远的文化高地,使之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宋韵文化景观胜地”。
朋友们,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民族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道路已经全面展开。我相信,在湘湖一定会形成孕育艺术大师的丰厚土壤,一定会成为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学术中心,一定会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前沿阵地。让我们戮力同心,精诚合作,共同构建中国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艺术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历久弥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