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谱写的云南现当代文艺篇章中,党始终把云南文艺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整体文艺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保证文艺工作的行进方向,激发文艺创作的不竭活力,使云南文艺事业在不同的时期都取得了巨大发展,收获了春华秋实的丰硕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和梳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与现当代云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在“云南特色”的维度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准确把握文艺事业的前进方向,努力争取新时代云南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都是大有裨益且十分重要的。
建国七十多年来,云南的文艺事业,尽管经历了曲折,但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自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重新成为党和政府发展文艺的重要方针,邓小平于年3月16日代表党中央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自由的讨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年10月第2版,第98页)在年10月30日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邓小平再次重申,在文艺工作中,要“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此后,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党的几代主要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双百”方针的意义,高度重视“双百”方针的实施。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建党百年的新时期,党在文艺工作中都坚定不移地执行“双百”方针,使得云南文艺的道路越走越宽,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稳步前行。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文艺界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云南省文艺事业始终与改革开放同行同向,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期,是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云南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出席中国文联十大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当代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既是对文艺界的鞭策,也是对文艺界的期望。文艺界不仅应以此为总结当代文艺发展的出发点,而且应以此为未来的努力方向即创作出中国当代文艺“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文艺发展的“高原”与“高峰”关系的基础上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这种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是不满足于当代文艺有“高原”缺“高峰”的发展状态的。这不仅是中国当代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即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发展方向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解决,而且对开展科学的文艺批评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文艺的“高峰”不是一般文艺的“高峰”,而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高峰”。如何创作出社会主义文艺的“高峰”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作出“高峰”首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即“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接着,习近平总书记从作家艺术家、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三个方面对创作出文艺“高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作家艺术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在社会生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作家艺术家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文艺作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作品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认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的文艺发展吹响了前进号角。此后云南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工程,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潜心创作、倾情奉献,努力实现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注入了活力。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的重要指示后,云南省文艺工作者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激发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活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重大举措,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凸显实力、独具魅力的云南文艺发展新路子,把云南建成了特色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新高地”,让文艺之美闪耀云岭高原,让云南文艺发展富有文艺温度、拥有强大精神动力。在全国文艺百花园里不断绽放云南风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打造文艺滇军、构建云南文艺升级版为目标,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各个艺术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杂技“金菊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国家级重要文艺赛事中不断获得重要奖项,在全国性重要艺术活动和项目中参与性、入选率处于先进行列。如:舞蹈《云南映象》,京剧《凤氏彝兰》《白洁圣妃》,杂技《男女绸吊》,花灯《梭罗寨》《千里送鹅毛》《回家》《喝三秒》,滇剧《西施梦》《水莽草》《大唐公主》,话剧《打工棚》《搬家》《独龙天路》,歌舞《五彩云》《云岭天籁》《佤部落》,舞剧《诺玛阿美》《走婚》等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自年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以来,云南省累计获得资助项目个、资助金额万元,项目数量位居西部第三。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获得年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奖。电视剧《锻刀》获得年全国电视剧收视第一名,获得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突出贡献奖。广播剧《永远的更路簿》获得年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西南联大》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年理论文献片类优秀奖。纪录片《落地生根》(第一季)年获得第13届中国纪录片创优评析社会类一等奖。《都是一家人》列入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目,获得年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奖。最近热播的电影《一点就到家》推动普洱咖啡销售额大幅上涨。6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舞剧《流芳》、话剧《农民院士》等一批文艺精品百花齐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一批美术、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在云南省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随着部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脱贫攻坚已经成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云南少数民族创作需要积极呼应的时代课题。云南省文联与省民宗委通过立项筹资多万元,涌现了相当一批文艺精品,创作完成了13部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人文影像志纪录片和系列丛书,真实记录了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其中,有记录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脱贫的纪录片和精品图书《秘境独龙江》《灵动的河谷·独龙族》和记录怒江州怒族、傈僳族、普米族脱贫攻坚的纪录片《雄奇怒江》《三江之子·傈僳族》《汉藏走廊·普米族》和精品图书《怒族秘境》《傈僳印象》《普米清音》公开出版,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等主流媒体及全国各大视频网站播映,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邀请国内知名文艺家以脱贫攻坚为题材,创作了歌曲《秘境天堂》《大美会泽》《红高原》,多次在央视展播;创作表现独龙族跃跨千年的历史性变化的纪实文学作品《怒放》,小说《猪嗷嗷叫》《竹笋出林》《易地记》和反映云南边彊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的长篇纪实文学《独龙春风》《太阳转身》;创作了独龙说唱《主席回信到边寨》,参加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向全国人民汇报”庆祝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并重新编排使其成为长期在当地群众中巡回表演的节目;创作反映云南异地搬迁伟大工程的系列摄影作品《不应回归的迁徙》,在北京、云南等地展览。
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云南有3位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获奖,其中彝族作家吕翼作品《马嘶》获中短篇小说奖,回族作家段平作品《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获报告文学奖,白族作家李达伟作品《大河》获散文奖。至此,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十二届评选中,云南少数民族作家获奖累计人次,数量为全国之最。其中李乔、张长、晓雪、饶阶巴桑、鲁若迪基等少数民族作家多次获奖。据统计,近年来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入选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32人次,入选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扶持6人;鲁迅文学院举办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云南少数民族学员历届人数均为全国最多,并且,云南拥有全国民族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目前有中国作协会员人,占全省中国作协会员总人数的42.62%;有云南省作协少数民族会员人,占云南省作协会员总人数的30.79%。充分表明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已经成为全省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骨干力量。同时,云南2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知名作者,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还形成了本民族作家群体。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本民族的中国作协会员,而且都有作家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着力推进文艺繁荣发展,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云南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要对云南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客观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有清醒认识。目前,云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还不够多,不足以代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较高水平,各少数民族文艺发展不平衡,有的少数民族还缺少有代表性的本民族作家,有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出现断层现象,有的少数民族文艺创作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今后,要围绕瞄准“文艺滇军”目标,打造云南文艺升级版,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根据云南文艺波澜壮阔的变革实践谋篇布局,对文艺政策进行必要调整,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方法和建议,使文艺导向更加精准科学,以精品奉献人民,敢于创新、推陈出新、坚定笃行、努力突破,奋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实现云南文艺发展新作为。
实施互联网+文艺”工程,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发展
在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组织开展网上文联、网上文艺家协会建设,建立健全省各级文联、作协、文艺团体、院校官方网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