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涂颖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徐苏斌(通讯作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日]青木信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本文摘自《“天竺样”、维特鲁威、建构与营造学社:从艾克〈亭式石塔I〉的写作看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建筑的历程》,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年10月刊,总第期P19-32。本版已略去文中所有注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等信息,正式版本以原文为准。
营造学社成员、德国艺术史家艾克的《亭式石塔I》是一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章,它首先是近代西方艺术史、建筑史理论的一个应用案例,里面充斥着维特鲁威和19世纪普鲁士地区建构学的思想,亦带有温克尔曼、拉斯金和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子;其次,它在中日建筑史上也较为重要,于福建传统建筑和日本“天竺样”之间率先搭起了一座桥梁;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在《亭式石塔I》写作前后与营造学社的交流,与他本人作为罕见的外籍社员对营造学社及其著作的态度,则是中国建筑史学史具有价值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和呈现艾克《亭式石塔I》的内容与写作过程,还原营造学社初期国内外学术思潮。
目录概览
一、艾克对中国建筑的兴趣及背景二、《亭式石塔I》的写作:一次近代建筑知识的碰撞三、《亭式石塔I》的评论:不同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