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年,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增长7.2%。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8.5∶39.7∶5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0.9%和55.1%。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4%。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0%、56.9%和-1.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8.3%;湘南地区生产总值.6亿元,增长8.2%;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7.8%;洞庭湖地区生产总值.6亿元,增长8.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林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9.5%;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0.9%;渔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7.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千公顷。其中,早稻面积.2千公顷,减少千公顷;中稻面积.5千公顷,增加.2千公顷;晚稻面积.3千公顷,减少.9千公顷。粮食产量.9万吨,比上年减产1.6%。其中,夏粮51.4万吨,增产5.8%;早稻.5万吨,减产10.8%;秋粮.0万吨,增产1.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全年棉花种植面积6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1.8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7.4千公顷,增加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千公顷,增加33.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千公顷,增加45.6千公顷。棉花产量8.6万吨,比上年减产21.7%;油料.4万吨,增产3.7%;烤烟18.8万吨,减产8.0%;茶叶21.5万吨,增产8.9%;蔬菜.0万吨,增产4.1%。
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6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8万吨,下降0.6%;牛肉产量17.9万吨,增长5.3%;羊肉产量14.9万吨,下降0.3%。年末生猪存栏.0万头,比上年末减少3.7%;全年生猪出栏.7万头,比上年减少2.0%。禽肉产量59.7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4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6.2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5万吨,增长4.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7千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2万处,投入资金.0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9.0亿立方米;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2.1%。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和1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6.3%和1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4%。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9%,湘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大湘西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洞庭湖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产品中,54.2%的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主要产品中,大米.6万吨,增长4.8%;饲料.2万吨,增长3.3%;原油加工量.7万吨,增长23.3%;水泥.6万吨,下降1.3%;钢材.7万吨,增长7.3%;十种有色金属.8万吨,下降12.5%;混凝土机械3.9万台,增长19.3%;汽车69.1万辆,增长1.7%;发电量.8亿千瓦时,增长6.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增长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万平方米,增长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万平方米,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79.9亿元,下降26.8%;集体企业3.0亿元,下降15.4%;股份合作制企业1.2亿元,下降7.9%;股份制企业.3亿元,增长1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亿元,增长1.0%;其他内资企业57.2亿元,增长4.1%。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大类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9亿元,增长4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亿元,增长37.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亿元,增长15.8%;农副食品加工业.8亿元,增长5.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4.9亿元,增长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8.0%,非国有投资增长20.9%。分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增长7.8%,生态投资增长12.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0.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1.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8.1%。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投资增长9.7%,湘南地区投资增长10.3%,大湘西地区投资增长10.0%,洞庭湖地区投资增长10.6%。
全年施工项目个数比上年增长44.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增长43.5%。本年投产项目个数增长37.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住宅投资.5亿元,增长26.0%。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万平方米,增长8.5%。商品房销售额.0亿元,增长20.0%。其中,住宅销售额.4亿元,增长2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0.5万平方米,下降14.6%,比上年末减少.0万平方米。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9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增长11.2%。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7亿元,增长9.9%;餐饮收入额.6亿元,增长10.7%。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9.9%;湘南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增长10.4%;大湘西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增长10.2%;洞庭湖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增长9.9%。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零售额增长3.8%;网上零售额(按卖家分).0亿元,增长43.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8.4%,化妆品类增长1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6%,家具类增长2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1%,汽车类增长6.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出口.7亿元,增长29.5%;进口2.8亿元,增长21.2%。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9亿元,增长38.7%;加工贸易出口.2亿元,增长4.3%。出口额居前五位的商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亿元,增长57.4%;鞋类84.6亿元,增长22.1%;钢材76.4亿元,增长41.9%;陶瓷产品67.4亿元,增长69.1%;箱包及类似容器54.5亿元,增长17.1%。分产销国别(地区)看,出口香港.16亿元,增长11.6%;出口美国.3亿元,增长28.1%;出口欧盟.2亿元,增长29.1%;出口东盟.3亿元,增长38.4%。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6.2亿美元,增长18.0%;第二产业80.9亿美元,增长8.3%;第三产业74.8亿美元,增长15.4%。实际到位资金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个。年末在湘投资的世界强存续企业家,新引进世界强企业5家。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1亿元,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4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1亿元,增长22.9%。引进2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个,增长20.7%;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增长24.2%。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9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营业额84.7亿美元,增长20.1%;外派劳务13.2万人,增长21.4%。对外合同投资额18.2亿美元,下降12.0%。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15.9亿美元,增长10.1%。对外实际投资额16.7亿美元,增长23.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货物周转量.3亿吨公里,增长2.0%。其中,铁路周转量.8亿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公路周转量.9亿吨公里,增长4.2%。旅客周转量1.4亿人公里,下降0.7%。其中,铁路周转量.5亿人公里,增长0.9%;公路周转量.9亿人公里,下降8.9%;民航周转量.3亿人公里,增长14.7%。
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4.0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公里。年末铁路营业里程.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9.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万辆,增长14.1%;私人汽车保有量.5万辆,增长14.4%;轿车保有量.1万辆,增长13.8%。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年不变价).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电信业务总量(年不变价).7亿元,增长.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万户,下降3.9%;移动电话用户.9万户,增长10.9%。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万户,增长24.3%。
全省国内游客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入境游客.1万人次,增长13.1%。旅游总收入.7亿元,增长16.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亿元,增长16.5%;国际旅游收入15.2亿美元,增长17.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其中,地方收入.68亿元,增长3.73%。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57亿元,增长11.39%;非税收入.11亿元,下降9.77%。上划中央“两税”.75亿元,增长7.13%;上划中央所得税.01亿元,增长17.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2亿元,增长8.8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亿元,增长8.7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6亿元,增长14.50%;科学技术支出.70亿元,增长41.87%;住房保障支出.65亿元,下降7.76%。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亿元,增长8.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亿元,下降5.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亿元,增长14.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亿元,增长20.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亿元,增长11.3%。
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家,年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全年直接融资总额.9亿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亿元。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家,证券交易额.6亿元。年末辖区共有期货公司3家,成交金额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亿元,增长6.7%;健康险保费收入.2亿元,增长41.0%;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1.7亿元,增长15.5%;财产险保费收入.3亿元,增长13.7%。原保险赔付支出.7亿元,增长9.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省有普通高校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2.0万人,本专科毕业生3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0.5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36.5万人,初中学校毕业生72.5万人,普通小学毕业生83.2万人。在园幼儿.2万人,比上年下降1.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5%。各类民办学校13所,在校学生.1万人。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本专科生)9.7亿元,资助高校学生(本专科生)55.6万人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7亿元,资助中职学生37.8万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3.1亿元,资助中职学生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89.7亿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6亿元。
年末全省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个。签订技术合同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亿元。登记科技成果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成果1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鲲龙”采矿机器人、“海牛号”海底深孔取芯钻机等新产品为我国“深海”探测提供了支撑,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再创新高,耐盐碱杂交稻成功试种。专利申请量93件,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5件,增长19.2%。专利授权量件,增长29.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件,增长4.5%。工矿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件、14件和件,专利授权量分别为件、件和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14.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年末全省有检验检测机构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家,特种设备34.6万台。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2.2%。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7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项。国土资源部门公开出版地图种,天地图用户访问量68.5万次,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成果.1万幅。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个,公共图书馆个,博物馆、纪念馆个。广播电台14座,电视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5.1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2%,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4%,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个。出版图书65种、期刊种、报纸82种,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总印数分别为4.3亿册、0.9亿册和8.5亿份。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个。其中,医院个,妇幼保健院(所、站)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6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7个,村卫生室个。卫生技术人员43.7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1万人,增长4.4%;注册护士18.4万人,增长6.4%。医院拥有床位34.8万张,增长9.1%;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10.2万张,增长1.2%。
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个。全年获得8个世界冠军、22个亚洲冠军和67个全国冠军。体育场地个。其中,体育馆座,运动场个,游泳池个,各种训练房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万人,城镇化率56.02%,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3.9万人,出生率12.19‰;死亡人口48.7万人,死亡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5.11‰。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0.78%,比上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比重为60.73%,下降1.3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49%,提高0.33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元,比上年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62:1缩小为2.60:1。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元,增长8.6%;湘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0%;大湘西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元,增长10.3%;洞庭湖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元,增长9.2%。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1.0%。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元,增长10.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恩格尔系数为28.0%,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7.3%,农村为29.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9.45万人。农民工总量8.1万人,比上年下降1.0%。新生代农民工.9万人,比上年增长4.6%。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万人,增加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8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3.0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59.7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8.8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9.6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3.0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7.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1.7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5.7亿元。圆满完成12件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其中,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84万户,城镇棚户区改造28.05万套,黑臭水体整治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矿种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2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国家地质公园14个。
全省5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重为94.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已批准建设自然保护区个,面积.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6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82%。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增长6.7%。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减4.17%,二氧化硫削减9.83%,氨氮削减3.43%,氮氧化物削减10.22%。
全省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起,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人数0.02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1.17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59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含简易程序处理的事故)起,下降16.6%;道路交通死亡率0.91人/万辆,减少0.10人/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