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小学校,由于缺乏校园规划理念,空间与学习者互动不足,校园使用者与设计者沟通不畅等因素,使得校园的空间设计和规划主要注重提供学生上课所需的场地。教室空间设计单调划一,校园环境也刻板而缺乏个性。上课时教师单向讲授知识,学生端坐被动倾听,这种空泛的校园环境及单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尊重学习者本性发展、提供学习者多样学习内容的教育目标。
当前,随着新的创新型学校建筑兴起,教室和工作室正在被重新构想。学校作为学习、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场所,这些建筑的设计激发了后代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灵感。而这些建筑的目的都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来增强教育能力。
以下项目探讨了现代学校建筑内部的构造,理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术界和当代实践的新思想和新趋势,每一个都体现出独特的设计过程,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和形式方法,体现了当今的建筑教育趋势。
趋势一: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过于紧凑的环境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噪音问题严重。因此,学校建筑在密集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绿化和可持续化。香港法国国际学校香港法国学校新校舍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校园的榜样。建筑物外形和立面设计经过优化,可以应对当地气候,降低耗能和提高舒适度。使用了一系列的可持续设计──由材料的选择、设计细部、节能和日光处理,到与社区共用空间,这个新的FIS校舍为学生和本地业界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建筑的示范。
屋顶平台
廊下空间带来自然通风
善用日光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然而,在阳光充沛的亚热带地区,这意味着窗户需要精心设计以阻挡猛烈的太阳。所有教室都朝北或朝南,以避免来自太阳的直接照射,而brise-soleil深窗户的设计既让阳光进入室内,又起到遮蔽了直射阳光的作用,令室内光线均匀和自然。
开放式的教学空间
brise-soleil深窗户的设计令室内光线均匀和自然自然植物对校园的绿化功能至为重要。建筑师在学校加添了很多绿化空间︰42棵树、被植物覆盖的围栏、每层设置了悬空花园、以及一个平方米、种植了中国南方植物的植物园,令学校成为一个郁郁葱葱的花园。植物可以改善空气品质,加上利用通风系统把自然风送到建筑物,为空间提供回圈的新鲜空气,可以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学生可以在这些绿色设计中学习、玩耍和获得种植自然植物的实践经验,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可持续发展。Erasmus大学教学楼
Erasmus大学成为荷兰生态可持续性的校园典范的目标,让这次室内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十分慎重。大量的木质内饰配以黄色、橙色和橘红色的点缀,让空间纯净而温暖。因政府政策而被砍伐的树木在Polak得到新生,二楼六米长阅读桌的原材料便是取自于这些“城市木材”。同时,所有的涂料都是基于天然树脂制成的。
建筑内饰此外,建筑还纳入了一套气候监控系统,并希望通过良好的隔热,自然通风和少量的人工干预达成节能的目标。新鲜空气可通过立面百叶上人工控制开合的小孔进入室内。百叶条的尺寸根据其在立面所处位置有所区分,成功阻隔了过于猛烈的阳光。
趋势二:开放式学习空间
墨尔本大学生命科学教学楼
教学楼坐落于绿树掩映间,周围的绿化旨在向自墨尔本大学年建校的历史和对校园而言非常重要的文化科学景观致敬。历史悠久的教学植物园将比以前扩大许多,并将种植修复其中的花圃。新大楼的局部空间形成了植物园与正式教学空间之间的天然连接。建筑内部设有多种尺度的学习空间,包含正式、非正式、独立和交互式的学习区。齐全的实验设备也为新的教学楼提供了新的教学功能,墨尔本大学的兽医学与农业科学院、医药牙科及健康科学院以及科学院三个学院将首次共用这里的干、湿实验室。地下的所有空间都被整合在一片有凝聚力的区域内,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芬兰Heinvaara位于芬兰东部的Heinvaara,是该国第一所(20世纪90年代)进行开放式学习环境尝试的学校。学校关于移动式的教室,传统的桌椅已被摒弃,与之代替的是沙发、软垫、摇椅等,同时还设置了移动隔板,可以随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被分隔或打开。
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不一定要是宽阔的教室,他们打算通过拉长行走动线,将嘈杂区域特别放到远离教学区域的走廊一头。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一个大空间隔开或分成几个开放性的讨论区,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每周或每月的教学计划来改变教室的布局,充分利用到教室内每个空间。
趋势三:创新型校园
新加坡国立大学
学校建筑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实体,建筑可以形成一种环境、一片区域,或是一个鼓励邻里活动的社区,这对所有教育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在课堂内外学习,并且参与到设计、开发、建造以及运营建筑的综合过程中。根据环境行为学的原理,当师生使用建筑的时候,建筑反过来也会使他们有意识地创新教学的行为。
SDE4是为21世纪的大学设计的用于学习、教育和研究的建筑。它不仅适应于今天的教学方式,也为未来的授课方式做了很好的铺垫。例如,楼层中较封闭空间主要用于科研。在这些区域,墙体可以自由拆装,从而满足科研和实践交叉进行的需求。环形走廊和折形楼梯相连,在建筑体中穿梭。人们可以通过平台、楼梯、走廊的动线在学习室和研究室之间自由流转。SDE4内部还设有平米的设计工作室、平米的开放式广场、工作区和研究中心、咖啡店和图书馆。
建筑学校建筑学校OMA
该校设计师米尔斯坦霍尔(MilsteinHall)倡导创新的教学方式,并为工作室环境的日常活动提供服务。从物理上讲,米尔斯坦大厅是独特地点与现有条件之间的连接条件。该设计包括一个高架的第二层,提供了急需的灵活连续工作室空间,连接到Sibley和Rand大厅。
该结构悬挑在北侧和东南角,悬空的下方形成一个步行广场,提供了不受保护的户外聚会和展览空间,并与位于铸造厂的雕塑工作室建立了带遮蔽的步行连接。中心的混凝土圆顶为礼堂座位提供了倾斜,并为下方的评论空间创造了天花板。
趋势四:智慧校园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另一举措是智慧校园,也就是将基础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紧密连接起来。从技术自控系统,到自然控制系统。尽管每一个举措的贡献都是十分微小的,但它们共同为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新建的间智慧教室,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而这百间教室别具匠心、各有特色。除了基础配置每间教室都有为不同功能而配备的黑科技。
华中大的智慧教室有何特点?可升降的讲台、移动的桌椅,实现多种形式的教学。触控一体屏幕,可进行无线投屏、多屏互动,录播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慕课素材。以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摆脱物理按键的全触屏中央控制系统,可以自由切换的讲座模式和讨论模式,物联感知系统可以检测温度、湿度、亮度,美观的PVC编织地毯减少了桌椅移动的噪声,屏幕即为黑板。
温度湿度亮度监测及灯光开关
可升降讲台
无线投屏演示
多台高清专业摄像机能自动追踪发言者,记录下每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的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录制完成后,由计算机自动或人工剪辑形成课程视频,并上传到学习网,供同学们温习回顾。打造精品慕课,共享学习资源。
录播摄像机
一扇特制玻璃,将教室分为两个世界,老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进行教学活动,而观摩者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很好地全程观摩课堂。
教学观摩教室
趋势五:回归田园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又被称为田园学校。学校的功能空间被组织成上下两部分,并在其间插入了花园。上部建筑是根茎状的板楼,为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行政楼等。下部空间包含一些大体量、非重复性的校园公共功能,如食堂、礼堂、体育馆和游泳池等。
垂直并置的上部建筑和下部空间,及它们在“中间地带”(架空的夹层)以不同方式相互接触、支撑或连接。
教学楼的屋顶被设计成一个有机农场,为36个班的学生提供36块实验田,不仅让师生有机会学习耕种,还对这片土地曾作为农田的过去留存敬意。
趋势六:教育小镇
世界上非常知名的教育小镇不少,例如英国哈罗小镇。小镇因哈罗公学而得名,位于伦敦西北的自治市哈罗区。从一所中学,演化为一个集教育、文旅、商业、艺术中心等为一体的世界知名小镇。学校和小镇早已没有界限,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地、公园、及艺术中心,与周边城镇完全融为一体,教育发生在小镇每条街道上。
英国哈罗小镇
围绕一所顶尖学府,打造完美融合的街区、商业设施、运动设施、文化中心及高档住宅,逐渐成长为教育小镇。孩子的教育成长,从此没有学校的围墙,整个小镇即是无边界的校园,让孩子同时在公园里、运动场、美学地标、生活街区等场景里学习成长,在生活的每一处时刻与教育并行。
趋势七:旧建筑改造成学校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学校的教学楼原来是一个封闭的坯布仓库,设计在建筑内部中央增加了一个长条的走廊——贯通装置,局部有天窗洞口,采用绿色、黄色等活跃年轻的色彩,作为学生主要的交通与公共交往空间,各种活动都可以发生。另外还拆除了建筑的长向外墙,往里退两米新增了幕墙,增加了一个外走廊,作为交通与学生活动的空间。
结语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未来校园里的学生获取知识更多时候将依靠伙伴和朋友之间的分享以及个体的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将变得越发自由、民主、开放。与之相对应的,校园也需要越来越民主、自由和开放的空间,来一点点打破学校中过时的阶级壁垒。学校不再以教学楼为中心,而是将中心分散,又彼此关联;处处提前规划,又处处充满弹性。时至今日,教育变革和学校的革新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校园的普及更是符合政策的要求和师生的期望。在未来学校,更加多样化、创新化的课程和更加便捷化、透明化的管理离不开校园规划伊始对于教育场景的悉心研究和精心设计,这样的校园也最终会帮助学生在校内完成随时、随地、随心的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