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又一条A型车8节编组高运量市区级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即将于年底开通初期运营。它西起嘉定封浜,东至浦东金桥,贯穿上海市中心,途经嘉定、普陀、静安、黄浦和浦东新区五个区,线路全长38公里,共设地下车站31座(本次开通30座)。

  14号线是目前上海地铁全路网中继1、2号线之后,又一条A型车8节编组高运量的市区级线路,是联系市中心城区和东西部地区的便捷通道。它的建成,将改变陆家嘴站长期以来2号线“独家经营”的状况,为最为繁忙的2号线分担客流,缓解车厢拥挤的现状。

  12月27日,记者提前探营这条承载了许多市民期待的线路,看看它有何特别之处。

  绿色“基因”具象化表达

  因为一项独特的“基因”,造就了14号线的“全国首条”。它是我国首条全线以绿色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

  在不少人看来,绿色理念之于轨交,似乎有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在14号线上,乘客们可以找到一些具象化的表达。

  车站内的无障碍卫生间提升至第三卫生间,按下开关键,让人有种即将进入太空舱的感觉。在配置供坐轮椅者使用的无障碍专用卫生设施的基础上,内部还设置了婴儿护理台等满足母婴,以及家庭需求的多功能设备。

  在站台上,记者注意到,公共区不再直接吊装信息显示屏,而是首次尝试将显示屏与站台屏蔽门“合体”。88寸显示屏嵌装在屏蔽门上,采用新型乘客信息系统播放版式,整合了列车运营、车辆拥堵度等信息。“要等多久”“哪节车厢人少”“哪段线路比较拥挤”,乘客都能心中有数。

  “这样设计,既避免了过去公共区直接吊装显示屏容易被遮挡的情况,又提升了站台美观度、候乘舒适度。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近视群体来说,更为友好。”中铁上海院14号线通信系统项目负责人唐晨彬说。

  有人或许会问,这些与智慧运营相关的设计,与绿色关联度大吗?记者了解到,申通集团与上海建科院联合主编了《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评价标准》,一大亮点便是,构建了安全耐久、环境健康、资源节约、施工管理以及运营服务五大绿色性能指标。

  “绿色不只局限于节水节能节电,它的外延正进一步扩展,从五个指标出发,让绿色建筑不再是藏在吊顶、装饰材料里,而是真正地‘高调’起来。”14号线项目公司项目经理吴东鹏以施工管理为例,通过包括暗挖在内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光、噪音等污染以及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

  最深车站相当于地下6层

  作为超过七成站点位于中环线以内的线路,14号线的建设以高难度著称。局促受限的施工空间,正如“螺蛳壳里做道场”,倒逼出技术与管理上的“首次”“第一”,创下上海地铁建设新纪录。

  静安寺站可谓是全线最难建的一座车站,被视作一道超纲“附加题”。由于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延安路华山路路口下方,周边高楼林立,工程受制条件多。为保障车站上方的城市主动脉——延安路高架的正常通行,静安寺站创造性地采用非开挖顶管工艺,成为国内首个运用顶管工艺建造的地铁车站。

  “根据延安路高架走向,将静安寺站分为A、B、C三区。下穿延安路高架的B区采用暗挖工艺,也就是不直接挖开地面,而是通过打地洞的方式去开拓地下空间。既不影响延安路交通,管线搬迁量也大大降低。”吴东鹏介绍。

  站在14号线豫园站出入口,向下看去,长长的扶梯足见其深度。这是上海地铁最深的车站,相当于地下6层商场。

  这样的深度,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站点与陆家嘴的盾构区间,需向下穿越外滩隧道、外滩防汛墙及黄浦江。

  关键就在防汛墙,其桩基深度达到地下36.7米。“考虑到盾构机对推进线路平缓度的要求,基于防汛墙的桩基深度,通过相应的计算,确定盾构机从豫园站出发时需要的始发井底板深度为36米。”上海建工地铁14号线豫园站项目工程师贾文强告诉记者。

  在这条线路上,还“藏”着上海地铁目前唯一一座地下五层车站——昌邑路站,被形象地称为“五层汉堡”。它位于民生路路口,是14号线与18号线换乘车站,东西和南北方向十字叠加东西通道和江浦路隧道。

  从深度来看,昌邑路站与14号线豫园站相差无几,开挖深度达到35.4米。不过,它的地质构造却要复杂许多。因靠着黄浦江,且开挖深度大,若风险控制不慎,地下水就会喷涌而出。

  “我们在基坑里设置了多口降水井,确保基坑开挖安全。”上海建工地铁14号线15标项目部项目经理宋为宾表示,在此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精准”这一门艺术。作业人员沿着重要建筑物,设置了多口回灌井,通过地下水回灌辅助控制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问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