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徐冰地书表达的是普天同文的理想

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年7月21日,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大型展览《徐冰:思想与方法》。这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继年武汉合美术馆同名个展《徐冰》之后的大规模个人回顾展。从早期版画对复数性和规定性印痕的思考,到探索语言和文本悖论、享誉世界的《天书》《英文方块字书法》,再到立足中国社会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大型装置《凤凰》、艺术家首次执导的剧情电影《蜻蜓之眼》,尤伦斯用刚刚完成内部空间改造的大堂、甬道、中展厅和平方米的大展厅,以60余件作品完整呈现了徐冰从年代开始直到今天的40年创作脉络。展览自揭幕以来每天参观者众多,相关讲座、对谈、学术研讨会也吸引了大批听众。展览计划10月18日结束。

尤伦斯大堂的条幅《艺术为人民》,年首次展出于纽约MOMA。本

文图片陆晔摄

徐冰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多年。年代初赴美,曾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福冈亚洲文化奖、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美国国务院艺术奖章等各国颁发的大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他年回国,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其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国的著名美术馆和画廊、艺术双年展等展出,并被大英博物馆、路德维希美术馆、MOMA等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从徐冰的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语言、文字、传播(交流)的持续关心和深入思考,也能读出他对社会现状的敏锐捕捉。徐冰善于挖掘和提取现象背后的本质,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方式来进行回应。从年起,徐冰花费4年时间刻制了个假汉字,并使用这些活字印刷成书。这个后来被叫做《天书》的作品,成为徐冰最重要的代表作。年,当时生活在美国的徐冰创造出将中文和英文的书写体系合二为一的《英文方块字书法》,尝试跨越东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方法,在各国尤其是英文世界中引起巨大反响。年,徐冰制作出一本完全用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来的,被人们广泛使用、理解的标识和符号构成的小说《地书》,并相继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地正式出版。年徐冰首部执导的剧情长片《蜻蜓之眼》完成,全片没有摄影师,也没有演员,是徐冰带领团队从网上下载海量的监控视频,从中选取可用的片段,通过剪辑和旁白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

徐冰的许多作品是以项目的形式来体现,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制作过程本身以及参观者的参与也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以往一样,本次展览《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可供参观者进行书写练习,几乎任何时段都是展厅里人最多的地方。

《地书》则是以“《地书》工作室”的方式呈现:布置在展厅中的工作台和墙壁上堆满、贴满了收集来的各种标识、符号,并摆放着正在制作中的《地书》立体书。参观者可以从几台没有关机的电脑中了解各种标识和符号是怎样被分类的,也可以使用最外侧的两台电脑输入中文或英文,亲测字库软件如何将其转译为标识符号。而作为完成品的出版物《地书》本身,则混藏在工作台上的各种参考书之中。

年8月10日,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院媒体专业刘雪雁准教授(以下简称刘)在北京望京的徐冰工作室对话徐冰(以下简称徐),专门就《地书》的创作过程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徐冰

刘:

年创设于巴黎的国际铁路联盟(UIC)开发了用于车站和铁路服务的图形符号,以方便不同语言文化的旅客能顺利地搭乘国际列车。二战后联合国制定的道路标识,以及后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公共信息标志用符号,都受到这套图形符号的影响。年代,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美国和日本分别诞生了利用标点符号组成的表情符号。年,日本的栗田穰崇开发了用于手机的Emoji。这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图形符号的出现,使数字时代的交流更加顺畅。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和地域间的移动日益频繁,数字化交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方便高效、简单易懂的标识符号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这些标识符号的时代特征,以及未来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我们希望了解你是如何认识和思考的。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这个作品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地书》呢?因为先有了《天书》,所以我想《地书》这个名字是来对应《天书》的。但如果没有看过或者不知道《天书》的人,如何理解“地书”这个题目的含义?

徐:

其实《地书》这个名字我并不那么喜欢。因为这本书其实好像没法有一个名字。《天书》这个名字也是别人给的,以前是一个很玄的名字。

刘:

《析世鉴》。

徐:

对。那是在年代那种环境下,都想搞显得深奥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很幼稚的对文化的理解。后来大家都叫它“天书”,我就采用了。《地书》呢,我是觉得它应该是一个从人类生活现场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我称它为“文字”的一种东西,然后才能够“写”出来这本书。所以,“地”其实有点儿这个意思,就是从生活地面上来的。当然也有意图和《天书》对应。

刘:

这也是在作品完成之后才起的名字吗?

徐:

在制作过程中就有了。但是这个名字和这本书本身的书名“从点到点”又没法对应。是吧?“从点到点”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直接的名字。因为这本书第一个字是点,最后一个字也是点,所以我就管它叫“从点到点”。而《地书》有点像大家的惯称。后来我发现《地书》这个名字和《天书》对应还是有效的,由于这种对应大家挺容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