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苏绣大师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温柔与淡雅滋润着这片五千年文明的土地。在这片大地上,物华天宝、人杰辈出,而被誉为“针尖上的奇迹”纯手工的苏绣更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苏绣是一种心灵艺术”,复杂的工序,很考验女红的眼力、手指灵活、色彩的灵敏度、构图能力。

在苏绣两千五百年的发展之中,总有人突出于时间的洪流之中,而姚琴华,就是佼佼者之一。姚琴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州高新区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织绣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姚琴华,从耳濡目染拿起绣针到致力于苏绣事业潜心研究,从启蒙于母亲到寻遍苏绣名家,拜师于中国教育大家吕凤子嫡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存,从事刺绣已逾三十年的姚琴华仅凭一根银针,几缕丝线,绣下她这一生与刺绣的不解之缘。

(姚琴华)

她对各种针法特点、艺术表现形式、适用范围进行体悟研究,为自己奠定了扎实的技艺基础,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走进各大院校继续学习绘画及素描,融入绘画、摄影,在刺绣艺术题材的原创和针法的创作和创新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作品结合了平针的精细与乱针的随意,以江南的温婉柔软勾勒山水的气势磅礴,以生命的热忱塑造花鸟的灵动神韵,以淡泊的心境通感水墨的舒朗逸清,绣出流光溢彩的万千世界,风格鲜明,既富有观赏性又极具艺术价值。

苏绣的精美令人惊叹,有时很难相信,一针一线中也能凸显出水墨的淡雅和磅礴,姚琴华的作品,就以精美著称。中国水墨画的平面性,到了苏绣上表达层次就变得更加丰富了。苏绣在色彩上的渐变效果,在姚琴华的作品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冠”疫情期间,姚琴华通过作品《生生不息》表达了对这次疫情逝去的生命的惋惜,她表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按下了城市的暂停键,停下脚步居家隔离的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的关系。在与自然万物、天地共存共生的土地上,我们唯有时时刻刻对自然、对生命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严格遵循着各种自然规律和法则,不去打破这一平衡,才能和谐共生,那种不折的韧劲,不屈的抗争,不锐的毅力!本作品以苏绣中虚实的技法意图描绘和谐共存,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景,以表达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迎来祖国春天的信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国人民的信念,就像姚琴华的作品表达的那样生生不息,疫情无法摧毁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法阻挡建设祖国的脚步,待到春暖花开时,中国又会是一个全新的中国。

近年来,姚琴华打破了既定的图式,尝试为苏绣进一步注入更多当代原创性元素,使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更加艺术化。如今她使苏绣这项传统工艺融入网络元素,在“工美数博”展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希望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注:更多作品欢迎至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小程序“工美数博”之“姚琴华个人馆”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