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8号地块项目
项目地点:海南省三亚市抱坡新城片区
建设单位:三亚国奥体育产业园三区
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用地面积m,
地上计容建筑面积m,容积率3.0
项目阶段:概念方案(投标)
ProjectVision
项目愿景
“当三亚从原先的旅游型城市慢慢发展转型为综合型城市时,便有更多不同的人从各地汇聚并发展不同产业,一座富有潜力的城市就此开始了他的新故事。”
CallisonRTKL极具标志性与科技感的设计方案旨在为充满发展活力与文化交融的三亚提供一个环保、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地标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对非超高层地标型建筑提出反思,探讨当代大体量综合体如何连续城市脉络,与周边文化与环境相融合。
DesignBackground
设计背景
项目场地位于三亚抱坡新城片区,位置紧邻环岛高速和环岛高铁,交通便捷。距离三亚凤凰机场12公里,三亚火车站5公里,周边为南侧主城区以及西侧即将新建的城市行政中心。
项目基地周边地形及公共交通分布图
项目东侧是城市主要干道抱坡路,南侧是城市主要干道三横路,这两条道路也是本项目联系主城区以及机场车站的主要路径;基地东北方向为正在建设中的体育中心核心区,是海南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设施最先进的综合体育场馆。基地西北方向是已经建成的亚沙村。
基地现状分析图
景观区位规划分析图
从东北方向的山地和全民运动公园,到近处的体育园景观,再到西南方向的湿地公园,该项目因此而成为城市绿轴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DesignStrategyAnalysis
设计策略
根据周边环境,自然形成了由东南的公共开放大尺度向西北的精致生活小尺度的过渡。在平面布局上,将最需标志性形象的办公塔楼及酒店塔楼布置在场地东南侧,临街商业则沿西北侧亚沙村社区布置,形成服务于步行人流的对街连续商业界面。从而实现项目最大的形象展示及物业价值,同时减少塔楼对西北侧住宅的压迫感及日照影响。项目采用人车分流的布局,各业态根据将来实际运营的需求,合理布局。
设计生成示意图
总平面图
打造城市新名片
本项目控高米,是该区域的至高建筑,从北边的环岛高速以及南边的高铁处望向本案都清晰可辨。
为了凸显本项目的双子高塔目的地标形象,将双塔的屋顶花园通过塔冠造型连接起来,通过局部立面的扭转,形成一个未来感、科技感十足的“O”形窗口造型,特征明显、极具识别性和记忆点。随着体育中心的启用,会更加的为人熟知。
“O”的造型突破了传统高层建筑的刻板印象,既能达到地标建筑的形象,又能将场地外的绿轴从平面引入至竖直方向。另外,这种造型也与体育中心的“O”形平面造型形成空间上的呼应。
连通城市开放空间
本项目恰逢地处东北方向的运动公园、体育中心到基地西南方向城市湿地公园之间的重要城市开放空间廊道的连接点。因此,城市空间的开放与联系成为了本项目的重要设计策略,通过景观过街天桥,将体育中心的平台与本项目的二层商街有机连接起来,并以空中漫步道的形式与西南方向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步道系统联系起来,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的串联,同时为本项目引入体育中心的商业人流,为项目内的用户到达湿地公园及体育中心提供便捷的通道。
空中漫步道
商业应用考量
利用三亚地下商业不计容的政策,沿下沉广场布置免税店、精品超市等具有客户粘性的主力商业,为整个项目提供商业引力与活力。地面两层沿街商业,小巧精致,过街天桥及漫步道的设置,提高了二层商业的可达性和灵活性。
多首层商业
生态共享空间
为营造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设计团队在双子塔内侧设置空中立体绿化庭院,为高塔中的用户提供一个宜人的交流、休憩空间,景观电梯穿梭其间,充满惊喜。
空中立体绿化庭院空间与室内的公共共享空间完美衔接,亦可根据需求灵活使用,为项目带来了更多的升值空间。
共享空间分析图
左右滑动查看
顶部连廊为塔楼提供个性化的配套服务,在不增加建筑面积的前提下利用半户外空间创造出空中花园、泳池、酒吧和活动场地。
塔冠外立面:屋顶构架局部采用三角面平板玻璃,无成本较高的弧面玻璃,落地性得到保证。
ElevationDesign
立面设计
天际线分析图
立面图纸(左右滑动查看)
立面引入银色装饰飘板,在降低玻璃幕墙所占比例的同时,与周边体育建筑外立面形成呼应。塔楼窄立面采用体量切分手法,消解建筑体量,根据户型面宽设置了竖向装饰飘板,提供遮阳的同时,增强立面科技感。
有变化的装饰飘板,取义波光粼粼的海面,呼应项目所在地的海洋特色。
绿色智慧可持续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本项目引入了不断升级的大数据体系,各专业设计在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充分运用适宜高效的建筑技术手段,突出智能、人本、个性、效率,打造出可持续的节能环保建筑。
塔楼共享公共平台剖面图
塔楼公共平台隔层挑空,在保证空间开扬感的同时,合理利用投影空间,以达到更高的楼层效率。同时,共享平台引入了绿植墙,营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
塔楼共享公共平台剖面图
在本项目中,公共空间较复杂体量的幕墙均可优化为三角面平板玻璃,无成本较高的弧面玻璃,落地性得以保证。
Derivatives
衍生设计
好建筑就是一个大IP
除了建筑设计以外,我们还为本项目开放了多种可能性,做了一部分的衍生设计。我们认为,TheONE作为地标性建筑,我们看到了其在文创市场的巨大潜力,作为伴手礼、纪念品都将会有相当的市场表现力。
衍生产品设计
CallisonRTKL秉持“不断超越自我与追求创新”的城市愿景,引入了“O”的造型,其不仅突破了传统高层建筑的刻板印象,既能达到地标建筑的形象,又能将场地外的绿轴从平面引入至竖直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O”也代表着“空”——体育场从第五立面上看的“O”定义了公共空间,TheONE的"O"也代表着其为使用者和城市提供了一处公共空间(形式与内容上的转译),而它们一同围合出的城市街角也是一个“空”间。
这种造型的独特性也让我们最后将方案取名为“TheONE”,不仅来源于O这个造型,也表达了对于项目独一无二(“One-of-a-kind”)的地标性,为三亚打造了一张城市新名片。
*本项目实际并未中标,本次推送仅作为概念展示作用,再次感谢设计团队的精彩呈现和努力付出!为你们喝彩!
#SEDSDesignTeam
商业及娱乐设计团队
刘严YenLiu
董事/北京办公室总经理
绿色建筑认证工程师LEEDAPBD+C
刘严先生在商业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和城市设计领域拥有广泛的设计经验。他倾心聆听客户需要,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并结合多年的项目实际操作经验、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积极为客户提供有利于更好实现项目目标、具有建设性的专业意见。他擅长于在设计初级阶段发现关键问题的所在,并努力通过设计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艺术与功能的良好结合,创造出各方面利益达到均衡的高完成度设计作品。
曾颖YingZeng
总监
中国高级工程师/中国注册城乡规划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绿色建筑认证工程师LEEDAPBD+C
曾颖先生对建筑设计充满热情,他拥有15年的建筑设计经验,参与设计过多项城市综合体、酒店、办公、文化、住宅等项目,具有参与全过程设计的丰富工程经验。他相信好的设计方案出自于创造性的解决客户需求与项目条件,并将艺术和现实完美地融合在建筑之中。
张哲JohnZhang
副总监
张哲先生在亚洲建筑领域有7年的专业经验。他曾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并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张哲先生具有很强的设计及协调能力,在设计各阶段均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他曾作为高级建筑师参与大量商业中心、产业园、超高层建筑、综合体及学校项目的设计工作,项目分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及美国。
徐士博SybilXu
高级设计师
徐士博女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徐女士有6年的专业经验,注重于设计的地域性与创新性,曾广泛参与大量商业综合体、特色商街、超高层、产业园区、文化中心、校园设计及城市设计项目,作品分布于中国、美国、东南亚等地区。
蔡澄ChengCai
声明:
以上图文除特别标注,版权归CallisonRTKL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