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是什么民族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古典音乐:木卡姆。说实话其实小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古典音乐,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头一次听说或者之前听过但是不知道这具体是什么。现在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艺术的瑰宝:木卡姆

简介:

“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古典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发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木卡姆在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通过与地方音乐的相结合,在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的因素下,16世纪时,在音乐大师卡迪尔汗、亚尔坎迪、阿曼尼萨汗(乃菲斯)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终于形成十二木卡姆的规模和样式。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于公元14~16世纪西域音乐的融汇时期,经过多次的整理、规范,才成为今天的《十二木卡姆》。

历史:

相传,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博亚万”,意思是“旷野之歌”,后来经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古典音乐组曲--木卡姆。相对于传说,追溯木卡姆的历史渊源,则必须与曾兴盛一时的龟兹乐、于阗乐等联系起来。我国的二十四史中记载了新疆(甚至延续到张骞及同伴们去过的西亚这一广大地区)的哈密地区有“摩诃兜勒(mahadur)”大曲的名称。这是公元前1世纪时的情况,它说明在这一地区,公元前木卡姆式的大曲就已经存在了。

而汉武帝宫廷乐师李延年以“摩诃兜勒”大曲为基础创新了新声二十八解,更是证明来自哈密的这个大曲是重要的乐曲。但是,很明显汉语中的“摩诃兜勒”这个词并不是意译,而是音译的,它是不是和公元4世纪前后用龟兹文记述的《艾尔乃姆的故事》中所说的维多萨迦和他的五个徒弟的《玛卡--雅玛(maqa-jama)》乐曲中的玛卡一词有联系,还是“玛哈都尔(mahadur)--伟大的木卡姆”,这无疑关系到木卡姆的起源问题。但这幅文化史上久远的景色至今仍然十分迷茫和模糊。

历史的车轮驶入10世纪之后,中亚地区相继出现了三位在伊斯兰音乐中堪称伟大神秘的人物:一个是突厥人法拉比(-年);一个是塔吉克人伊本·西纳(-年);另一个是突厥人纳瓦伊(-年)。他们对于以后十二木卡姆的形成可谓功勋卓著。喀拉汗王朝时代的音乐家法拉比,编著了《音乐大全》等书,并模仿龟兹五弦琵琶,对乌德乐器进行了改革,在五弦琵琶的基础上把阿拉伯音乐提高了十八调,最重要的是,他把以前波斯、阿拉伯音乐通常用的九律延长到十七种,形成了波斯、阿拉伯的典型乐系。

法拉比的学生,思想家伊本·西纳吸收了西突厥汗国以来突厥文化的营养,他通过苏美尔、巴比伦和摩尼教中重新崛起的将“十二”视为神圣的观念,以十二品律传统和以前歌曲音乐中的组合为基础,推出了十二套曲。到13世纪,阿塞拜疆的突厥人乌尔玛维首次把“木卡姆”一调作为十二古典音乐套曲体系提了出来。察合台汗国时期的撒马尔罕突厥人纳瓦伊,在法拉比和伊本·西纳所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把一系列木卡姆的名称如:“等级”、“住地”、“地方”包括音调都作为双关词使用,甚至直接提出“木卡姆”就是声音的形式的观点。当16世纪来临的时候,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出现,使这种维吾尔古典音乐走入了高潮。

分布区域: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西亚、中亚、南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中华瑰宝”“丝路明珠”。

发展与现状: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多元文化交织,成为一个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地区。由于《十二木卡姆》的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演奏技巧,造成它很难在民间广泛流传,估计在当时的汗国可能也采取过禁止《十二木卡姆》流传民间的措施。后来由于汗国的崩溃,艺人流散到民间,《十二木卡姆》音乐也随之流入民间。尽管费劲周折,《十二木卡姆》毕竟得以存活。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这种传承形式,在岁月风尘的荡涤下,极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太深奥,曲牌太绵长,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到解放前夕,当时整个新疆只有英吉沙县乌恰乡70多岁的艺人吐尔迪能完整地唱完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较大成果。

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能完整演唱者、维吾尔族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年,《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出版,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余首,这是历史上以曲谱形式将十二木卡姆记录下来的第一个版本。由此,拉开了十二木卡姆从口头传承到文本传承的序幕。

令人欣慰的是,新疆已建立起自治区、地(州、市)、县(区、市)、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四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网络,全疆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72个,每年投入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费近万元,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塔吉克族鹰舞”等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有效保护。

虽然随着时间长河的推动世界也形成了,各种形式木卡姆。例如: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的伊朗伊朗—波斯木卡姆12种“达斯特加赫;曲目来源于阿拉伯古典或通俗诗歌的伊拉克木卡姆;以宫廷艺术音乐、苏菲宗教音乐为主的土耳其木卡姆;十分适于即兴表演的阿塞拜疆木卡姆等

经过上述文章大家心里应该有了一定的结论

虽然世界上存在各种形式的木卡姆,但小编认为尔木卡姆是维吾尔专属古典音乐,因为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中华瑰宝”、“丝路明珠”。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说实话,小编也是通过这次认识到了艺术瑰宝吾尔木卡姆,如果文章又写错或者理解错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支持小编的文章欢迎留言、收藏、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