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濒危曲种曲牌重现舞台唱响万籁清音

“万籁清音——老北京子弟八角鼓专项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演,近日在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北京市曲剧团率培训班的部分教师和全体学员,为曲艺观众献上了两场各具特色的节目,展示珍稀曲目的教学成果。

“万籁清音——老北京子弟八角鼓专项人才培养”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老北京子弟八角鼓是清代中叶及晚清民国时期以在满汉旗籍子弟消遣娱乐间应运而生的一批说唱艺术的总称,是传统民俗与传统曲艺戏剧结合发展的产物,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交流发展的产物,是京城独特戏曲曲艺文化与本土族群文化交融的产物,保留着北京独特的城市记忆,通身贯穿着的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随着北京城居民结构、语言、风物的变迁,八角鼓中的艺术形式逐渐淡出观众视野,舞台上只偶见一些吉光片羽。

北京曲剧是北京特有的地方剧种,其声腔音乐主要来自八角鼓中的单弦牌子曲,从说唱到戏剧的过渡则是以拆唱(彩唱)八角鼓发展而来,与北京八角鼓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年起,北京市曲剧团推出了“万籁清音八角鼓”沉浸式系列演出,并展开针对老北京子弟八角鼓体系各艺术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恢复了八角鼓群曲、北板大鼓、琴腔数子、梅花大鼓、五音联弹、杂牌子曲、联珠快书、穿心岔曲、北京时调小曲等稀见于舞台上的说唱曲种,并挖掘排演了部分曲种的珍贵曲目,同时编印了五十余万字的《八角鼓文论汇编》,本次演出即是对于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

自3月12日开班以来,所聘请的教师都是长期潜心研究传承八角鼓各濒危曲种曲牌的专家,旨在通过曲艺人才培养、曲艺曲种艺术资源的抢救与挖掘,继承和传承传统艺术,将这门古老的八角鼓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经过三个多月的教学与排练,成果显著。

据项目负责人、北京市曲剧团艺术传承中心主任顾伯岳介绍,展演的两场节目形式多样,其中群曲《万寿天香》、时调小曲《八仙庆寿》、五音连弹《百鸟朝凤》三个节目尤其值得推介,都是过去票友局会或艺人堂会上演唱的吉祥曲目。

这次演唱的群曲《万寿天香》,在八角鼓的牌子中间恢复了昆腔和久已失传的高腔,非常完整,场面热烈,仪式感强,为近数十年难得一见;时调小曲《八仙庆寿》这次由王晓莉老师率领北京市曲剧团青年演员和中国戏曲学院曲剧班的学生合作演出,与八角鼓群曲全部由男演员表演相反,小曲《八仙庆寿》都由女演员演唱,赏心悦目,娓娓动听;五音联弹《百鸟朝凤》不仅演唱完整曲目,而且乐队和演员在中间还有互动,颇具特色。

在项目成果展演当日,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还举办了以“从八角鼓到北京曲剧”为主题的艺术知识展览,图文并茂地向观众普及相关曲艺和戏曲常识,宣传民族艺术及民俗文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

编辑/崔巍

本文来源:北青网百家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