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重点内容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管理的概念★★★★1.含义: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对象★★

2.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管理的职能★★★★★3.(1)传统职能:1)计划;2)组织;3)指挥;4)控制;5)协调;(2)现代职能:1)信息;2)决策;3)激励;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心理过程★★★★4.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理智感分类★★★★

6.(1)好奇心和新异感(2)喜悦感(3)怀疑与惊讶情感(4)不安感(5)自信和确信不疑情感。

情绪的形态分类★★★★7.(1)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心境(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激情(强烈而短促)、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危险的情景所引起);(2)情绪与情感的类别有基本情绪、情绪状态与高级社会性情感之分。

个性心理★★★★8.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9.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理想与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等;

10.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们进行知、情、意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上,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与他人又有区别的心理特性;“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差异★★★11.个性心理差异:还表现在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人成功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及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

意志行动的特征

★★★★★12.(1)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最重要的特征;(4)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人本管理主要内容★★★★★13.(1)以人为本(年提出“以人为本”,年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2)尊重人的人格与价值;(3)关心人的需要与生活;(4)关爱人的生命;(5)改善人的生活与生存发展环境。

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14.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目标管理)原则;(3)心理动力性(激励)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

15.简述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1)认知改组;(2)理顺关系;(3)情绪调节;(4)认知调节;(5)人际调节。

管理心理学★★★★16.含义: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7.(1)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2)观察法;(3)问卷法和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对某个个人、团体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

信度与效度★★★★18.(1)信度:制测验工具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2)效度:整个测验的有效性与真确性。

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

自然人性论★★★★19.人性问题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20.韩非《八经》篇:“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是自然人性论。

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先驱的思想★★21.亚当·斯密——《国富论》;

22.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之父”;

泰勒★★★★★23.(1)主要著作:1)《计件工资制》;2)《科学管理原理》;3)《车间管理》;(2)被誉为“科学管理法之父”。

24.泰勒理论的局限性。(1)其理论基础是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观;(2)采用的是机械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因素;(3)劳资关系的协调缺乏社会基础与规律;(4)其工人观是错误的,认为工人不能也不必参与管理。

法约尔★★★★★25.行政管理活动职能:1)计划(首要职能);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26.“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主要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27.14条管理原则:专业化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性;命令的统一;指挥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正合理的报酬;集权制;阶层或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保持职工的稳定:创造性;团结与集体精神;

韦伯——官僚模型★★★★★28.“组织理论之父”;著作:《新教理论和资本主义》、《一般经济史》、《社会学论文集》。

29.官僚模型的主要管理理念:(1)明确的职能分工;(2)明确的等级制度;(3)明确的法律与规章条例;(4)不讲人情;(5)组织职务按标准选拔聘任;(6)规范书面文件,处理业务;(7)资源控制,提高效率。

厄威克和古利克★★★★★30.主要著作:《管理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

31.组织的八项原则:(1)目标原则;(2)相符原则;(3)职责原则;(4)组织阶层原则;(5)控制广度原则;(6)专业化原则:(7)协调原则;(8)明确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32.管理心理学萌芽的标志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埃尔顿梅奥;

3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建立。

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34.论述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1)经济人假设:1)含义: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2)20世纪2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经济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泰勒、韦伯、法约尔,管理理论是X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传统管理职能;管理措施是外部奖惩,即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体制是专制集权领导体制。(2)社会人假设: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梅奥等,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人际关系协调职能;管理措施是集体奖励方式;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沟通的领导体制。

(3)自我实现人假设: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自我实现人假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管理理论是Y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环境与人,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是设计环境与采访的职能;管理措施强调内部奖励与成就动机;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4)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复杂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摩尔斯与洛斯奇,管理理论是超Y理论。其管理措施主要是奖励措施的权变、管理方法的权变、组织结构的权变、领导体制的权变等。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知觉★★★★35.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6.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37.(1)整体性(不是孤立);(2)选择性(选择少数);(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的分类★★★38.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可分为对人的知觉和对物的知觉。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9.(1)空间知觉: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2)空间知觉:1)对物体大小的知觉;2)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3)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4)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

40.运动知觉包括:真动、似动、诱动、自动、运动后效应。

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41.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为主的知觉过程。

42.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3)人造计时工具;(4)生物钟现象。

影响深度知觉判断的因素★★★43.影响深度知觉判断的因素(1)单眼线索:1)物体的重叠;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明暗阴影;5)运动视差;6)眼睛的调节;7)纹理梯度(结构级差)。(2)双眼线索:1)双眼视轴的辐合;2)双眼视差。

角色行为规范标准的选择★★★★★44.(1)情绪和情感标准;(2)动机标准;(3)社会地位标准;(4)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标准;(5)个性心理特征标准。

社会知觉★★★★45.(1)含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2)种类: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

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46.(1)改变与改造环境,促进自我的发展;(2)通过再社会化(即社会教育、改造)途径,改变与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3)脱离不良环境,以利自我发展;(4)回归社会,适应环境,以利自我免疫与发展;(5)从他人、社会、团队、大局、全局、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超越自我;(6)通过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理来认识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等。

归因的理论模式★★★★★47.归因是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和过程;

48.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年提出的。

归因偏差的类型及克服归因偏差★★★★★49.(1)常见的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2)认知性归因偏差;3)动机性归因偏差。(2)其他归因偏差:1)性别的归因偏差;2)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3)归因偏差的克服: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积极归因风格。2)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3)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来归因,少从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来归因。4)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使大家效仿和学习正确有效的归因方式与行为。

形状知觉的整合构图原则★★★50.(1)接近性原则;(2)相似性原则;(3)封闭性原则;(4)良好图形原则;(5)对称性原则;(6)简单、对称和共线组合;(7)简单性原则;(8)共同命运原则。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51.首因效应: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52.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

晕轮效应★★★★★53.含义:又称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哈罗效应,一种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例:一好百好)。

54.如何克服:管理者了解和研究晕轮效应,有助于克服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这对知人善任,防止以貌取人有积极意义。另外,有意识地培养并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可以给人以好感,从而弥补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不足,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利的。

心理定势现象★★★★55.心理定势现象:对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

56.线索偏差:人们由于他人言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

社会知觉的应用★★★★57.(1)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2)影响绩效评估;(3)影响对职工的努力程度的评估;

(4)影响职工的忠诚度。

第四章个性差异原理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58.(1)能力: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2)智力: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有机结合。

能力的结构★★★59.(1)能力二因素学——斯皮尔曼;(2)智力的三维结构学说——基尔福特(每个智力因素都包括操作、内容和产品三方面);(3)智力多元论——加德纳;(4)能力群因素学说——塞斯登;(5)智力层次结构学说——阜南;(6)三元智力论——斯登伯格。

能力的种类★★★60.(1)按能力的倾向——一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创造性程度——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3)按心智能力功能差异(卡特尔)——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4)从能力测验的观点——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5)桑代克对能力的划分——社会智慧、具体的智慧、抽象的智慧。

一般能力(智力)的个别差异★★★★★61.(1)IQ在70-79之间者,智商属于临界值;(2)IQ在80-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左右,智力水平中等;(3)IQ在以上者,约占全部人口的1%左右,智力水平极优秀;(4)IQ在70以下者,约占全部人口的3%左右,心智不足。

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62.(1)上层管理者:技术能力人际能力管理能力;(2)中层管理者: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3)下层管理者:技术能力人际能力管理能力

创造力的管理★★★★★63.在管理实践中,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