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广燕白继开仲夏时节,位于“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的嘉德艺术中心,即将呈现三大重磅展览,让观众一饱眼福。7月22日,《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以及《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三场展览将共同面向公众开放,为观众献上一场涵盖故宫武备文物瑰宝、新艺术运动巨擘经典作品和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体验展在内的艺术盛宴。清宫刀剑首次出鞘乾隆皇帝御用“小神锋”亮相清宫武备文物是清代军事及宫廷生活的缩影,它们中大部分是清代皇帝的御用品,亦有皇室成员、侍卫亲兵和八旗军兵之物,兼具礼仪性、实用性与艺术性。在嘉德艺术中心一层近平方米的空间中,余件精美绝伦的武备文物亮相展出,这也是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文物首次大规模向公众呈现。刀剑文物在以往的展出中很少“出鞘”,此次武备展的展品则纷纷“亮剑”,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其造型和工艺,看看百年之后的刀身剑刃是否锋利如初。展览中的首件文物,为清乾隆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也称乾隆皇帝御用“小神锋”。它是乾隆皇帝的贴身之物,平时放置于宝座旁,乾隆出行则由侍卫背负。这把“小神锋”仿照金川地区的藏刀装具风格制造,长63厘米,饰有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医院的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保养和维护,这也是乾隆皇帝“小神锋”在修复后第一次走出故宫。作为清宫武备的明星展品,遏必隆腰刀因其自身的故事被人熟知。该刀以人名命名,是清朝外戚大臣遏必隆所使用的宝刀。遏必隆病故后,其刀入藏内府,乾隆十三年以“尚方宝剑”的身份由大学士傅恒被带往金川前线。几个月后,身为遏必隆之孙,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的讷亲,因在之前金川之战中指挥不当被乾隆皇帝命人用遏必隆刀正法于军前。乾隆皇帝的“天地人”系列刀剑是乾隆十三年始至乾隆六十年,由内务府造办处打造的30把宝剑、90余把腰刀的总称。此次展览展出了12把“天地人”腰刀、宝剑,为历届展览之最。其中有10把刀剑均为首次走出故宫参展,绝大部分更是从未公开过影像资料。展览还从故宫收藏的近一万支箭中,甄选了三十余支造型、用途各异的箭矢。最大规模慕夏展近件展品演绎线条魔术在二层展厅,穿过由变幻的线条组成的拱门,来到“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的展区。阿尔丰斯·慕夏是欧洲新艺术运动巨擎、捷克国宝级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启发了同时代的平面艺术家,也对后世艺术设计与漫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流行全球的“慕夏风格”。此次展览为迄今内地最大规模的慕夏作品展,以近件展品梳理阿尔丰斯·慕夏的绘画作品演绎线条的魔术。展览的第一展区主要呈现了慕夏本人所珍藏的书籍、艺术品及工艺品,探究影响“慕夏风格”的重要元素。其中有19世纪的中国绣花挂毯、传统捷克玻璃画、日本浮世绘等。慕夏把这些东西放在工作室,仔细观察它们,有时会画出草图,作为灵感的来源。在此次的展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是年的剧场海报《吉丝梦妲》。这是慕夏的成名作,当时还是小插画师的他因此轰动巴黎,民众甚至从广告版上偷偷刮下来海报带回家。海报以行云流水的线条、优雅柔和的色调、搭配和谐的构图,绘出了舞台之上华丽的女性形象。慕夏于至年完成了《斯拉夫史诗》的创作,这一鸿篇巨制描绘了斯拉夫民族从史前到19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有纪念意义的场面。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慕夏笔下的史诗场景,感受这位画家的民族情怀。首个“五感”建筑体验展走近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最大规模体验式展览《五感的建筑》也同期开启。展厅入口处的大型装置《竹涧》由一万支以上竹条构成,用可再生、可重复组装的构件所连接,展现出隈研吾关于“自然的建筑”的哲学与生态环保的思想。竹的柔韧与重力形成巧妙平衡,观众可以进入其中感受隈研吾建筑中对于点、线、面的处理,体味建筑如何向着自然延伸。漫步在展厅中,观众可以嗅到不同的气味,有木材散发的香气、绿草的味道等。展厅内的7段音乐作品由隈研吾和东京艺术大学团队共同创作,伴随着观众移步换景,诠释不同属性建筑的内涵。展览以“视、听、触、嗅、味”一系列多元感官印记为线索,让观众与建筑场域产生连接与对话。此次展览首次展出近二十年间隈研吾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以镜头记录了隈研吾在中国、欧洲,深入项目现场工作的场景。展览亦首次呈现由隈研吾建筑作品衍生的数字多媒体作品,打造以空间装置、建筑设计模型及手稿、数字多媒体、材料、实验音乐、文献叙事为一体的建筑艺术体验空间。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