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大街22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北京人艺的东扩工程,是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项目,多年来牵动人心。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东侧,一座崭新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落成。上周,伴随着冯远征导演的新排版《日出》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首演,这座北京文化新地标正式向观众开放。
《日出》之后,曹禺剧场还将继续上演由濮存昕、唐烨导演的新排版《雷雨》,由青年导演闫锐执导的新排版《原野》。三部曹禺经典名剧的演出,将全方位展现新剧场、新演员、新表达的北京人艺新面貌。
明年,北京人艺将迎来70周年院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也将伴随这座殿堂级剧院,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曹禺剧场舞台上,参演《日出》的人艺演员进行开幕前的排练。
《日出》首演,标志着剧场开启试运营。
剧场门前的曹禺雕像,吸引了观众目光。
旋转楼梯可观美丽的外景。
时尚梦幻的公共空间。
“人艺小剧场”还是当年的黑匣子形态,舞台区、观众区可灵活变换。
设计理念
典雅隆重融入周边风貌
年12月27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奠基动工;年6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启动内部测试;年9月2日,开始投入试运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四层,内设两个专业话剧剧场和三个排练厅。其设计风格在兼顾老城区保护和王府井风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融合了首都剧场古典美学与周边建筑的艺术特征,彰显了北京人艺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理念。
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设计师游亚鹏介绍,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采用古典园林中“借景”的理念,让剧院和周边建筑相融。浅米色花岗岩的建筑外立面颜色与旁边的首都剧场协调一致,遵循典雅隆重理念的同时,也与周边四合院的风貌相协调。核心设计点是传承北京人艺专业的戏剧精神,也传承北京人艺对北京文化的发扬。
东扩完成
北京人艺专业剧场群形成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建成,是北京人艺舞台空间的一次重要拓展。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投入使用后,位于其中的曹禺剧场和人艺小剧场,将与北京人艺现有的首都剧场、人艺实验剧场、菊隐剧场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北京人艺专业剧场群,为人艺未来的创作和演出提供更丰富的可能和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首都剧场将进一步强化经典剧场定位,继续为观众奉献经典剧目和保留剧目;曹禺剧场则着重戏剧探索和创新实践,以及国内外高水平戏剧作品的交流展演;实验剧场和人艺小剧场将保持小剧场高地定位,发挥创作引领作用;菊隐剧场则致力于打造戏剧普及的公益平台。五个剧场大小错落、各具特色,北京人艺将以新剧场落成为契机,充分利用舞台优势,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推动国际国内戏剧艺术交流,创造更多元、更丰富、更高端的演出格局,不负观众对北京人艺“戏剧艺术殿堂”的期待。
公共空间
玻璃幕墙与“戏剧之墙”
走进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玻璃幕墙,这也是国内戏剧场所最大的冰凌状玻璃幕墙。长60米、高12米,由3.2万块玻璃砖砌成的L形光影幕墙,在延展视觉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光线更具变化,营造出舒适明快的环境氛围。每到演出时,幕墙将被点亮,以此来区分安静的内部演出空间与动感的外部公共区域,同时会形成半透明的灯笼状视觉焦点,增强观众对演出的期待感。
和玻璃幕墙互相映衬的是剧场内部深木色装饰板,被命名为“戏剧之墙”。沿着“戏剧之墙”往里,可以依次到达曹禺剧场和三层的人艺小剧场。走在旋转楼梯上,透过明亮的巨大落地玻璃,可以看到窗外古朴的四合院,京味十足的胡同,建筑内外共同形成充满张力的戏剧空间。
除了曹禺剧场和人艺小剧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内还有三个排练厅,以及展廊、戏剧沙龙、露台休息区、咖啡馆、文创中心和地下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将为观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服务。
曹禺剧场
不是最豪华,但是最专业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里的中剧场,命名为“曹禺剧场”,借此向北京人艺首任院长、剧作家曹禺先生致敬,同时也代表北京人艺代代相传、薪火不息的艺术精神。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曹禺先生雕像,陈设在曹禺剧场门前;与曹禺先生有着忘年之交的著名书画家黄永玉也特意题写了“曹禺剧场”四个大字。
可容纳名观众的曹禺剧场,可以说是当下国内条件最好的话剧专业剧场,舞台设施先进,声场优越,座位舒适,旨在为观众带来最好的观剧感受。
“北京人艺的剧场不是最豪华的,但在话剧领域一定是最专业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设计师游亚鹏介绍,曹禺剧场的观众席分为一层池座、二层楼座和一层侧楼座。剧场内部采用防火性能一流的现代建筑材料,观众席墙面提取了北京胡同的空间元素,打造出“灰砖”与“木材”错落的设计风格,凸显人艺“京味”特征。压暗背景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好的氛围,可以帮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身上。
声场优越提升观众观感度
与此同时,这些凹凸不平、错落有致的“灰砖”,与幕天席地、环绕四周的“木材”一起形成了最适合话剧演出的建筑声场,让北京人艺演员不戴麦克风,仅用自然声,就能达到满意的声场效果。
同时,整个观众席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包围性氛围,保证了观看视线的舒适度,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够听清舞台上的一念一叹,将艺术家们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
北京人艺副院长赵同富还透露,观众席的座椅间距、海绵的弹度和厚度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就连座椅上的红色靠垫也全部采用吸音材料,让观众更有“声临其境”之感。观众厅顶部,通过在不同深度和角度安装光纤束,打造星光顶饰效果,每颗“星星”的亮度均可调节,为观众带来舒适的观演氛围。
舞台科技含量极大提升
在舞台设计方面,曹禺剧场采用“品”字形,由一块主舞台、两块侧舞台和一块后舞台组成,总面积平方米。主舞台面积平方米,虽与首都剧场舞台大小一致,但科技含量和舞台设施方面有了极大提升。
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刘云具体介绍了舞台机械设备:后舞台包含一个水平式车台和一个隐藏式鼓筒转台,可以同时容纳四个不同的场景,实现内外自由定位旋转,利用屏风分割,每90度可代表春夏秋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场景切换。舞台挑高21米,台口高9米,宽14米,均为专业话剧舞台的标准。舞台深度17米,是首都剧场的3倍有余,暗藏下方的10组车台,将为舞台实现“推拉”“升降”“旋转”多个维度的空间变换。主升降台高出舞台可达14.5米,灯景两用杆与专业灯杆共73道,为舞美装置提供丰富的艺术呈现空间。舞台前区使用先进的大螺旋式顶升技术,设置不同的高度,可以根据剧目需求,实现专业乐池、伸出式舞台和扩充观众席三种功能。这些舞台空间的功能创新,为北京人艺的艺术探索赋予了更多灵感与可能,也为未来国内外演出交流提供了优越的舞台条件。
为剧场提供音响设备的北京仁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辛鹏虹表示,为了满足话剧艺术对声音的极高要求,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音响设备选用了国际一流品牌中的顶级产品,让观众在欣赏时达到一种既非常清晰又很有沉浸感的感受。“我们通过前瞻性的深化设计,打造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戏剧殿堂。不仅可以满足北京人艺传统话剧演出,同时可以承接国际其他演出团体的戏剧演出。”
人艺小剧场
延续昔日舞台记忆
北京人艺是个具有包容和创新精神的剧院,曾位于首都剧场南侧的北京人艺小剧场见证了中国小剧场的高光时刻,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李六乙等众多导演都曾在这里上演过他们的重要作品,当年人艺小剧场停业时曾让许多观众恋恋不舍。如今,位于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三层、可容纳二百多名观众的小剧场,沿用了“人艺小剧场”这一名称,意在延续人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舞台记忆。
全新的人艺小剧场呈黑匣子形态,场内舞台区、观众席均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变化。剧场座椅也是考虑到声场要求专门定制的。艺术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创造舞台新样式,观众们则可以在这里欣赏、享受最具创造力的演出,甚至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润
摄影方非
制图吴薇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