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春暖花开,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光明区各公园、景区陆续恢复开放。光明区大顶岭绿道(一期)特色景观“三桥”迎来了游人的排队“打卡”,秀美的风景,奇巧的设计,让人赞叹不已。

此时,位于光明区观光路一侧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正在抓紧施工中,外部的立面逐步露出真容。这座属于光明人的第一座大型综合文化场馆,距离全面竣工的日子不远了。其景观部分充分利用水体倒影,塑造了寓意“远眺”光明未来的人文之眼。

更多的文化优质资源在加速集聚光明。作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科技馆(新馆),将打造成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的新引擎、深圳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地标、大湾区顶级特大型文化设施的新标杆,国际顶级特大型公益性科学中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从深圳的边缘地区跃升为深圳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光明区也迎来了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光明正努力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城市文化气质,构建属于光明的独特城市文化新形象、新地标。

●南方日报记者柳艳

建设高水平公共文体设施

近年来,光明区的图书馆、文化馆、红花山体育中心、群众体育中心区级场馆4个场馆,有效弥补了原特区外的文化短板。

文化发展也是一个与经济、科技、社会进步相辅相成的动态系统。在深圳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中,凭借光明科学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带来的光明城市定位再造,深圳科技馆(新馆)花落光明区。深圳科技馆(新馆)项目位于光明科学城内,是科学公园核心位置,紧邻楼村水北岸,生态环境优越;周边将聚集科学公园、深圳书城光明城、美术馆等一大批公用设施项目,人文环境优越。由此可见,深圳的文化版图中光明区分量凸显。

而按照《光明区公共文体设施布局规划(—)》(初稿),近期(—),光明区公共文体设施用地规模43.25万平方米;远期(—),光明区公共文体设施用地规模47.15万平方米。光明区将突出重点,打造“一带两区”文体布局。“一带”即“茅洲河文化带”,“两区”即是光明科教文化区和科学公园文化区。

据了解,目前光明正在推进的大型文体建设项目有8个。其中深圳市科学技术馆、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即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已落户光明;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已主体封顶,预计年9月完工;玉塘文体中心、上村文体中心已立项,深圳书城光明城、科学城文化中心、科学城体育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其中,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主要包含演艺中心、文化综合中心、图书馆、美术馆及规划展览馆五个功能区。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整体设计思路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充分汲取了岭南民居的设计特点,塑造出山形的叠层屋顶,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项目结构部分采用“回”字形布局法,用大跨度连廊将各个功能区,在空间上围合成一个“山水庭院”,尽力为群众营造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光明没有大型综合性文化场馆的空白,也将成为深圳北部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之一。

打造国际化城市文化名片

除了硬件提升外,还不断创新文化内涵。

年5月,光明区第五届“小草音乐节”激情开唱,5万余名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小草音乐节”、小奶牛故事绘、“光明大讲堂”“光明梦想秀”……光明区的“文化惠民”实现常态式供给。年全区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场,受惠群众38.59余万人次,其中公益电影开展场次,惠及13.3万人。

翻开《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两本书,村落、古旧建筑与民俗美食、农场往事……一段段厚重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这是光明的根。一场持续数年的寻找光明记忆“打捞”历史遗存活动,将散落的本土文化“珍珠”串珠成链。项目从年启动,余次走进光明各社区开展寻访活动,采访口述者余人次。因为有共同精神家园的牵引,不少人专程从深圳其他区域、从香港赶过来参加采访活动。

光明区也在努力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设施,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活动,吸引一流文化人才,从文化维度为光明区打造又一张国际化的城市名片。

年3月24日,光明区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光明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参赛选手近人。赛道规划充分利用光明地理环境优势,路线设计以城市道路、田园风光带以及山林绿道为主体,打造具有专属光明特色的绿色生态体育赛事,极大提升了光明区城市形象。

光明区也连续5年举办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每年都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名选手参赛,已经成为亚洲唯一一站一级元老网球赛。

灯火璀璨,群贤毕至。年12月5日晚,第十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开幕式在光明华强创意公园举办。永久落户光明区的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短片节,每年约有个国家和地区的短片参赛,主竞赛单元参展参赛短片数量已累计超过两万余部。

着眼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定位,光明区放眼全球,正致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

推动“文旅+”跨产业融合发展

光明小镇、大顶岭绿道“三桥”,这些光明区的新景点,已经用实力“吸粉”晋身“网红”打卡地。

随着光明科学城等开发建设,对于光明区来说,也是一个推动“文旅+”跨产业融合发展,拉动住宿、交通、餐饮等业态,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大机遇,可以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在不断的协调协同中形成更加优化的文化生态圈。

光明区打造的光明小镇重大项目推动着“文化+旅游”快速崛起。光明小镇规划范围达11.4平方公里,将涵盖“一轴五片区”——包括一条贯穿小镇南北的绿道,北部的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中部的主题公园、生态小镇、迳口田园综合体,以及南部的运动森林公园。

近年来,光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科技”“文化+时尚”融合发展的文化消费趋势明显。此外,民间博物馆、“VR+广电”等新型业态涌现,红木小镇特色文化街区初步成形,成为光明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光明区制定了《光明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方案》,计划将下村、圳美、翠湖、新羌社区以及时间谷、红木小镇、迳口村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区。红木小镇已正式运营,下村西柚小镇已完成一期,并形成初步效果;翠湖社区稳步推进,迳口社区、圳美社区新村、新羌社区和时间谷已启动前期工程。

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光明区开展文体旅游产业调研,为制订专项资金政策做好基础性支撑。经过多次研究修订,已初步形成《光明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光明区支持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光明区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深圳市光明区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实施细则》《光明区非国有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扶持办法》《光明区文化、体育产业园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1+4+1”文体旅游产业专项资金政策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