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艺术之一的造型艺术也是一种传递美的途径。不少艺术学家认为造形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信息编码系统,因此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鲜明的传递,引起欣赏主体的心理反应。
这种编码系统主要靠对比手段,对比是通过一系列的相互参照系统形成的,从某种意义来讲,这种编码组织是艺术表现手段中的一种外形式中合。
外形式中合
由于这种中合的作用,使主体在接受视觉信息时能够产生一种心理平衡,即感受的明确性和稳定性,并能保持一种中度兴奋状态,产生一种心平气和的心境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情绪激活。这里所谓的“中合”主要体现于造形艺术的外形式对视觉信息传递的高度组织性。
在这高度组织性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对光的信息编码是通过“黑、白、灰”组成的调子,对色彩的信息编码是“冷、暖、中”的色彩结构,对形象的组合的信息编码是通过对画面二维空间的图形的组织。正是通过这些组织手段,对艺术表现中的意义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
心理平衡
心理上的平衡则主要体现在主体接受这些信息过程中感到鲜明、强烈及意义的明确,并能引起思维活动。为了分析视觉艺术的信息编码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有必要分析一下造形艺术的信息传递方式,研究它的信息量是怎样增加起来的,也就是说是通过怎样的组织形式才能减少沉余码而增加负熵。
却更增加了它的稳定性,同时沉余码在逐渐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造形艺术信息传递,在黑、白、灰组合的图形中的信息量的增加,有赖于在一定图形框架中图形变化的转角的增加和黑、白、灰层次的增加;其信息量的增加,是由于图形和层次之间的参照对比作用而实现的。
让我们对光的信息中合与图形信息中合分别加以分析。在一幅画中有明调子、灰调子和黑暗调子。这些调子对光信息传递量是不同的,对人的视觉产生不同的刺激并引起不同的心理效应。为了分析黑、白、灰的层次结构和它们对光信息的中合传递,现作一个造形艺术光信息中合模拟推衍变式图表。
作为审美主体的知觉的刺激物,其刺激作用的能量,即外形式中合的水平对引起主体心理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单纯的黑、白、灰搭配和均匀的涂抹是不能成为绘画的,在绘画中黑、白、灰的搭配是在构成形象语言的图式中实现的。因此,图式性中合与黑、白、灰中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图式性中合的首要任务是产生信息。
通过不同调子的形或线的变化,首先把某一图形和它所邻接的背景分离开。
图形的存在依赖于图式中调子、色彩和线条等相互参照中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还可以发展成为独立的体系,构成独立的完形,这时图形的信息传递作用就开始了。
如果破坏它的相对独立性,使图形和背景无法区别开,这个图形就会消失,并失去了它传递信息的功能。
不同的横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完形并与白的背景区别开来,这时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图形中得到关于三角形的形状、位置、面积等等许多信息。现在我们在背景上加若干线段,把三角形淹没,这些信息就会马上消失掉。作为艺术语言要求有丰富的视觉信息。
如何做到中和与心理平衡
中合,其含义是丰富的,不仅是产生信息,而且要使信息不断地增加,并把丰富的信息容纳于外形式中合的图式之中。这就要求画家具有高明的绘画构图手段,在外形式中合的图式里巧妙地安排各种图形之间的层次、搭配与联系。图2-10中有一个黑色的三角形,一个灰色的长方形,一个白色的圆形和一个黑色的正方形。
在现有的图式中这四个图形各自孤立地存在,它们分别背景之间构成两个层次,各自传递其孤立的图形信息,层次和信息量明显地少。如果把这几个图形稍加组合处理,给以一些搭配与联系的构图加工,图形的层次就会丰富起来。这时层次增加到五个:①背景;②灰色的长方形;③黑色的三角形;④白色的圆形;⑤黑色的正方形。
每个图形都不再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孤立的存在,而是构成了有结构的图形体系,每个图形不再孤立地传递着各自的信息。以这样组合后的图形-造形艺术中外形式的图形信息中合,形成了一个对审美主体的有能量的刺激物,这就构成了引起主体心理平衡的基础条件。
主体的视觉在中合的外形式里获得艺术的形象信息,首先就要对图形进行识别,把现有的图形与以往知觉经验中的图形相匹配,进行识别和认定。眼动仪的测量研究指明,视觉器官感知对象是依靠一定的视觉路线和通过不停的跳动来完成的。图式性中合的心理平衡作用在于使图式的结构符合于心理对图形的要求,并和视觉运动的规律和习惯相适应。
视觉的运动是反复跳动的,从黑色三角形跳到白色三角形上,再跳回黑色的三角形中。图形结构迫使视觉作排列式运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反复运行。把视线活动引进了一个圆形的轨道,使视觉路线围绕着图形中心回旋运行。由于构成图式的形象信息之间的对比作用,增加了视觉在观察图形时作比较性观察的运动次数。
构图的完形化在于强化主体的注意持久性,以便加强记忆,因为知觉过程和视觉记忆,尤其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图结构的技巧在于其对视觉活动的暗示作用和对知觉的延伸作用,这就意味着有时需要让眼睛先看到什么,后让它看到什么,即造成一个视觉路线。在视觉路线中,视线将多次徘徊于哪些部分,又使哪些部分视线一扫而过,造成图形结构中某一部分的视觉优势。构成视觉优势部分的条件是:
1.有一定的位置优势。
2.对比强烈部分,即能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部分。
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根据人的逆反心理特点(越是掩遮的部分越想看)来造成视觉优势部分。
形成主体的审美心理平衡,首先要使主体在情绪上造成一种激活状态。情绪的激活状态是由于知觉的兴奋而引起的,图式中的黑、白、灰中合的效果就具有这种刺激视觉兴奋的作用。
白调子对视觉的刺激作用是产生兴奋的起点,大面积的白又会使人产生永不满足的视觉欲望。
黑调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视觉兴奋,大面积的黑会使人的视觉欲望终止,它使人感到没有再探求的余地;而灰调子则形成了对黑和白的中合作用的体现,灰调子能引起视觉起伏而持久的兴奋,灰有数不清的层次给人以一种不确定性的感觉,吸引着人向灰的层次本身和它的参照系统作无休止的探求。丰富的层次会诱导视觉去向深入的观察探索。因而黑是一次性感应,灰是多次性感应,白的感应则有一次和多次的双重属性。
单一的白会使人感到贫乏;单一的黑会使人感到窒息;仅有灰会使人感到平淡。黑、白、灰相互间的适当搭配会使人感到调子丰富。
在黑、白、灰的搭配中,灰应拥有较大的面积;黑、白应有较小的面积,它们对灰的参照作用增加了灰的稳定性,加强了刺激视觉兴奋的功能。
黑、白面积小,灰的面积大,恰似一个橄榄状。黑、白、灰在调子搭配中的比例示意图色彩明度方面的中合与黑、白、灰的调子中合相适应。
色彩中合对心理平衡的作用体现
色彩中合对心理平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色相搭配之中。在“色纺锤”中看到近黑和近白时色相纯度极低,而在中间部位色相纯度极高。
当色相纯度极低时会使人产生单调和沉闷的感觉,色相纯度极高时由于过分的刺激而使人由过度兴奋而逐渐引起烦躁之感,表示了这一状态,这两种色彩与情绪(“色纺锤”)感觉都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而这两种状态之间,即中间等级的色相纯度或以较纯的与较灰的互相搭配,使色彩对视觉刺激处于中合状态,则会导致心理平衡。
表示两色搭配的中合效应表示色相区别:补色、区别色、邻近色与同类色;两色之间的明度对比:强、中、弱;数字表示色彩搭配后的中合效应良好等级,1为最佳,7为最差。表示两组色彩搭(以一组对另一组作衬托)后的中合效应:A组的对比强度,分强、中、弱;B组的对比强度,分强、中、弱;数字表示色彩搭配后的中合效应良好等级,1为最佳,5为最差。外形式的心理效应具有其特定的规律性。
色彩的中合作用主要靠总体对比,一组色彩在搭配中对另一组色彩的衬托作用。
色彩引起心理平衡往往与知觉经验中对某种光的环境体验相联系,例如:灯光的色调;晚霞、夕阳笼罩大地的色调;阴天冷光笼罩下的色调等。
彩的光环境体验就是对一种色彩基调的体验,它是这一色调感知中主宰色相的泛化和主宰色相对许多色相的融合性中合。
当明暗调子、色调通过造形艺术的外形式中合刺激主体视觉兴奋以后,引起了主体的情绪激活。
情绪激活后又诱导思维活动,它首先是对图形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引起联想活动并促使某些情感概念的形成,从而达到主体审美活动中的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