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年底将投用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年底将投用、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医院通州院区年底完工……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深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实地探访发现,基础设施建设在塔吊林立中争分夺秒,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企业纷纷落子布局,公共服务水平让市民更有盼头,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推动“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北京盛夏的细雨中,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走进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在这里,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室内装修,为迎接竣工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据介绍,目前“三大建筑”已全面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9月底实施验收,年底将投入使用。

“三大建筑”名称确定预计9月竣工年底投用

据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拉开副中心城市建设框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是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本项目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组成,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北邻大运河、西邻六环高线公园,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目前“三大建筑”的名字已经确定,分别是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其相应的业主单位分别为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

北京艺术中心演出将实现与国家大剧院“无缝衔接”

北京艺术中心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余块折线铝板组成的外立面如同舞台大幕徐徐拉开。沙钢介绍,这余块铝板,每一个的尺寸空间关系都不一样,才能共同组成这样一幅宏伟的运河畔“文化粮仓”。

据介绍,北京艺术中心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包括座的歌剧厅、座的音乐厅、座的戏剧厅、座的多功能厅及座的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个。未来,剧院项目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它的舞台尺寸同国家大剧院基本一致,可以实现大剧院演出剧目在本项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

世界最大“智慧机械书库”藏入北京城市图书馆

不远处,一个由银杏叶片造型构成的“森林书苑”已根植于城市绿心公园之中,这就是北京城市图书馆。据介绍,该项目整体设计灵感来源于银杏叶片和森林山谷,顶部茂密的叶片伞盖相互交叠,聚合成一方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赤印”,其内部设计则呈现出蜿蜒流畅的山谷结构,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公共开放空间,为广大读者精心营造出“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阅读情趣。

北京城市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内部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等功能分区,读者日接待量为0至人次。

而在这座宏大的图书馆地下,还埋藏了一个占地面积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智慧机械书库”,其藏书量可达万册。沙钢介绍,与以往读者自行检索不同,这个机械书库通过自动数据,能够在5-10分钟内自动把图书检索出来,大大方便了读者。

大运河博物馆加设隔震层可消减74%的地震力

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大运河博物馆,造型如同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未来,这里将成为向公众展示运河文化的主会场。沙钢介绍,大运河博物馆由市民共享大厅和主楼两部分衔接而成,其游客日接待量约为人次。

为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安全,降低可能发生地震对馆藏文物的影响,建设人员通过满布在结构柱上的个隔振支座,在建筑上部和基础间加设了一个能够“化劲”的隔震层,如遇地震发生,能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最大程度保证了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安全。

配套设施同步建设预留两条地铁线路

与三大建筑同时建设的,还有建筑面积约25.5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据介绍,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集商业配套、共享停车、地铁交通、能源保障等功能于一体,共配套设置了个共享停车位,同时还设有一家配备了7个观众厅的电影院。

未来,这里将汇聚世界各地的饕餮美食经典、优雅精致的品质时装大牌、潮流汇聚的新消费爆款商品,为前来三大建筑及绿心公园的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商业配套服务,成为国际一流的商业共享空间。

交通方面,未来,同时接入M、M两条地铁线并可实现换乘功能的北京大剧院站,是被三大建筑合围环抱的“绿心之眼”,游客可从地铁换乘站经由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直接进入三大建筑参观游览,据测算,平均步行距离约米、步行时间约5分钟。未来,这里将成为整个区域的公共交通枢纽和游客往来聚集的活力中心。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