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城”与“市”向来密不可分,市场早已成为一座城市繁荣与活力的象征。北京作为华北地区的花卉集散中心和重要的消费市场,遍布其中的花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年起,首都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市民对高品质花卉消费不断提出新需求,电商的迅猛发展在丰富消费形式的同时,影响着实体的经营,期间,北京的花卉市场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北京花乡花卉创意园内顾客正在挑选多肉产品
经过大范围的疏解整治和疫情的反复冲击,如今北京花卉市场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破局升级?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花卉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中大型花卉市场近20家(市场图表详见文末)。在京津冀一体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年,以南四环多家花市为主的大型花卉市场关停疏解,它们有的外迁,有的原地升级。时隔4年,原有市场和新建市场基本稳定下来。当时迁至京外的部分商户已经回流,京内曾经流动的商户也找到了固定的经营场所。目前北京鲜花批零市场、盆栽资材批零市场、盆花零售市场均已建成,且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格局。北京国际鲜花港绿植花卉分拨中心陈明供图市场流通体系仍需完善
北京的传统花市一直以来处于相对自由发展的状态,鼎盛时期曾一度达到40多家,但市场规模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良莠不齐。
近年来,尽管花卉产业链延伸、产业跨界融合等新型产业发展形态不断增多,但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首都功能定位、经济特色和市场的需求匹配度存在差距。针对目前现状,北京整体的花卉流通体系仍需完善和升级。
抛开疫情因素,目前北京花卉市场发展仍面临经营场所不稳定、市场管理模式落后、运营成本过高、信息服务缺乏、花卉电子商务不成熟、商户素质参差不齐、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北京花乡花卉创意园入口处
花乡花卉嘉年华艺术中心“搬一次家至少损失十几万,重新定制冷柜、运送货物、装修店面,这些都是成本啊。”一位主营进口花材的商户对记者说,现在听到“搬家”两个字就头疼。
即使熬过了疏解后的阵痛期,从业者这种“居无定所”的状态依旧影响着北京的批零市场生态。由于经营场所的不稳定性,业者不敢全力投入发展,极大制约了花卉经营模式的有效提升。
东风国际花卉市场负责人陈明告诉记者,传统行业出身的商户都存在不少固有的不良行业习惯,表现在摊位卫生、经营理念、服务意识等方面。作为市场管理方,一直在积极引导商户,为他们争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记者在走访盛华宏林花花市界时,一位有着20多年鲜花种植和批发经验的商户感叹说:“很多人把鲜花形容为‘最低端的奢侈品’,在北京做鲜切花生意成本比较高,反复的疫情导致婚礼、花艺培训等花事活动取消,批发零售生意都不好做。”
花花市界鲜切花区
据她介绍,在北京,高附加值花卉进出口的程序相对繁琐,运费高,加之近段时间的疫情和国际形势,进口成本上涨,外汇波动极大,好货不好进,花价卖不上去,零售更难做。“有的商户因为客流少,生意差,货损高,无法承担摊位费,已经闭店去跑闪送了。”她坦言,北京虽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租金成本、人工成本较高,与郑州、天津等租金较低的城市相比,同样的定价,利润却大打折扣,他们深感压力巨大。
老牌花市积极转型创新
市场想要切实解决问题,实现业态升级“软着陆”,必须要从多方面推进升级,如将线上与线下结合,将平台思维投入管理、增加多业态、多元化发展等。“打造消费场景,为商户赋能。”是花花市界转型升级的关键。
年年底,花花市界从北京盛华宏林批发市场迁出,搬至距离不远的王四营新市场。负责人常春向记者介绍,与之前的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相比,新市场整体环境更加舒适,物流和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现有商户余家,其中鲜切花商户家左右,经营绿植、资材、盆花的商户将近60家,室外设有草花交易区和供本地鲜花基地售卖的早市点位。
花花市界市场内,鲜花、盆花、资材产品分区明显,摊位布置和产品陈列经过精心设计,品牌LOGO展示、特色花材摆放位置、植物应用形式等都各具特色,非常吸睛。
花花市界厅内摊位场景
在花卉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常春,对于市场运营和管理有着自己的理念,他认为市场管理方要具有行业前瞻性,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站在商户角度解决问题,并积极引导商户转型、升级。
年,看到线上电商释放出的潜力,常春重点引入了多家电商企业。在王四营新市场,专门设立有一栋独立的电商楼,目前已进驻20家鲜花电商企业。电商王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公司从8年前开始做电商,以前总往返花花市界找货、拿货,很费时间,入驻市场后,不仅方便配货,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作为北京地区最早开始做电商的王全,得益于市场的多方面支持,他的淘宝店已收获了不少优质客户。
花花市界盆花绿植区
一边服务电商商家,一边为市场和商户拓宽销路,常春总在琢磨一举多得的法子。“让他们主动转型很难,因为绝大多数商户的文化水平不高,思维固化,缺乏转型意识,需要市场方更快成长,带领商户向摊位场景化,服务极致化,经营差异化方向发展。”他说。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采访中不止一位商户夸赞花花市界的管理方,这足以说明,管理方与商户双向奔赴,才是共同发展的良策。
今年开年,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全新亮相,给北京花卉流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由原世纪奥桥园艺超市升级改造而成,总面积约平方米,设有室内园艺厅、鲜花厅和室外的花街区。
园艺厅除保留部分原有自营超市产品外,还增加了不少消费体验互动场景。鲜花厅分设电商区、资材区、草花区、花瓶区等多个分区。据市场负责人周奕介绍,目前电商区已初具规模,接下来他计划依托交易中心,将电商区打造成一个专业高效的鲜花电商基地。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外景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鲜花厅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园艺厅
在今年的北京年宵花展上,花卉交易中心还启动了“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管理实现花卉现代化交易服务,为商家搭建直供渠道。同时,还推出了“北京花卉”小程序,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选购年宵花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内的花卉数据中心显示屏
目前,周奕正在完善鲜花拍卖服务系统,其目的是打造国内首个销地拍卖市场,为北京及周边地区农户提供拍卖销售服务,助力花农开拓市场,促进本地花卉的销售。
此外,交易中心还对室外的花街区进行了环境和景观提升,设有30多个“花街花园”,吸引了不少园林景观设计商家入驻经营。为了增强体验感,周奕还计划将餐饮、茶饮等配套服务融入花街区,聚集人流,服务商户。
花卉消费升级市场未来可期
近两年,大众的消费观念和心理日趋成熟,对于购物场所也愈加挑剔。守旧、单一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交流的需求。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倒逼实体和线上电商不断创新,开创具有超强体验性、社交性、文化感的商业业态。
市场方普遍看好北京花卉消费市场未来的发展。常春认为,北京花卉消费结构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他建议市场结合周边环境和消费人群做好自身定位,稳步发展。
升级改造后的四环花卉市场在花卉市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众多企业进入花卉零售这一领域。今年芍药季,让盒马鲜生“火”了一把。同时,云消费时代产地直销发展迅猛,云南大量生产者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直接向消费者销售鲜花,这种模式节省了很多中间成本。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未来产地直销的规模占比会继续攀升。
基于此,有业者认为,一是未来有中间商的销售会越来越少,甚至北京专门的花卉批发市场将不复存在,转而会以新零售和零批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与现有园艺驿站等业态相互平衡。二是花企会更加重视品牌化的建立,从溢价零售拉升到品牌化发展上。三是在增加品牌商入驻的基础上,线下实体还要加强体验式消费来抵抗电商的冲击。
众兴花木中心室外草花区在周奕看来,电商对实体店确实存在影响,但经营者可以改变自身,调整固化思维、单一产品和陈旧经营思路,研究如何有效压缩成本,增加销售。他计划为商户开设培训课程、教授经营和推广经验,助力商户解决流量、推广、服务、供应链等问题。
眼下,“线上与线下结合”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网络订单与实品销售相结合的经营策略,能让线上为线下更好地服务,同时拓宽更多销售渠道,将实体商业的黏性在线上延续、丰富。
良乡庄园花卉园艺市场北林科技花卉产业园运营负责人陈海松表示,作为管理方,要理解从业者的心理,从管理上把已存在或潜在的矛盾点降到最低,优化商户结构,创造和谐的营商环境。“如果商户自身实力不强,没有突出的优势,就需要依附于优质的平台,用整体流量带动商户发展。”他说。
市场按下优胜劣汰的加速键后,脱颖而出的商户逐渐发现了商机,有的转为社群服务,有的开始直播带货,但60%至70%的商户依旧依附于实体市场,这部分群体年龄在45岁至55岁之间。在陈海松看来,这群商户虽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市场发展,但可以作为后勤专业人员,引导他们实现“再就业”。可结合线上运营,让他们发挥行业经验,做线下打包、配货、养护、售后等工作。
北京金源财富花卉市场马艳英供图“现阶段我们要做好销地服务功能,为经销商、产地批发商服务,最终为北京市民提供优质服务。”陈明告诉记者,差异化经营很重要,市场应该找准服务重心,迎合消费需求变化,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北京现有中大型花卉市场
作者:郭馨怡编辑,制作:李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