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相辉堂修缮一新首秀尽展文化传承

脸部白癜风如何治 http://m.39.net/pf/a_4626904.html

日前,复旦大学相辉堂迎来了修缮后的“首秀”,在校学生和回归母校舞台的校友联袂,一台囊括合唱、舞蹈、话剧、弦乐及民乐的演出精彩呈献。

相辉堂原名登辉堂。年初夏,登辉堂在复旦大学第一宿舍的废墟上落成,是一幢青瓦白砖、红色窗格的两层楼建筑。如今,修缮一新的相辉堂,不仅保留了历史景观,也拓展了使用功能。

“一位老校友对我说,相辉堂是复旦人魂梦所系的殿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今天,承载光荣历史、传承大学文脉、彰显复旦精神的相辉堂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我们相信,修葺一新、重新出发的相辉堂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辉堂中,复旦艺魂一脉相传

表达传统文化之美、追忆先辈精神、展现大学生青春风貌的作品,以多样的艺术形式传达出思政教育的意涵——纪念复旦大学老校长、《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现代舞作品《望道》便是此中代表之一。

从聆听教诲,到写下入党申请书,再到抗争和迎来希望——《望道》具备完整的叙事和丰富的表现力,尤其能引发观众共鸣。《望道》的领舞、级硕士生史景云说:“《望道》是一个当代大学生以陈望道手稿为媒,穿越到过去,见证历史的故事。复旦先贤的光辉人生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气质是每一个复旦人学习奋进的榜样。”

“我们其实从未说过再见。”合唱团的表演曲目,即将到来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参赛作品《青春无悔》一开场便道出了此次演出的隐藏主题。承载着复旦人集体记忆的相辉堂,在今晚见证了一场重逢:级校友王佳妮参演了舞蹈《秀色》。这支结合了水墨风格的扇舞曾在第二届大艺展中拔得头筹,如今,又几近以原班人马重新呈现,9年前的《秀色》成员,除一人在英国读博士无法赶来,其他8人全部参演,她们拼凑起假期中的时间一起排练,又一次演绎了这支不曾因时间而褪色的舞蹈。

在王佳妮眼中,“相辉堂的重生,是一个大学生文化艺术旗帜性的重生。”

在王佳妮和《秀色》之外,回到相辉堂再历青春的复旦“老人”还有很多。合唱团中,他们与年轻的后辈站在一起,共同唱着第一届大艺展时的作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民乐团中,他们相携奏响新曲《山遥》,无间的默契让人心潮澎湃……

廖光霞是上世纪60年代活跃在复旦校园里的学生文艺积极分子。她感叹道: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汗水和激情,厚厚地装满在我们的记忆中。“但那时候的相辉堂受硬件的限制,我们渴望着复旦能尽快建造一座新的大礼堂。等了半个世纪,终于等到了这么一座崭新的高雅的现代化的相辉堂!”

艺术养分,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修缮后的相辉堂“首秀”,是复旦艺术教育历程和成果的沧海一粟。复旦的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高水平艺术团。在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陈寅看来,如何让更多学生汲取艺术教育的养分,令艺术如空气,深入学生生活的各方面,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年,复旦面向全体本科生,共开设有公共艺术课程门,近名学生经此接触了声乐、舞蹈、器乐、美术、影视剧艺术、话剧表演等艺术门类。

在“第一课堂”之外,奉行通识教育理念的复旦书院也将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融入育人工作中。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黄洁说,书院侧重通过引入导师资源和加强空间建设,全方位打造书院的美育环境,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也不断探索将艺术融入新生教育之中。“复旦人演复旦大师,复旦人说复旦故事”的系列老校长大师剧,引导师生在编、排、演、观的过程中,以自我教育的形式走入老校长的精神世界,重温家国历史,弘扬时代精神。级本科新生报到第四天,校园原创大师剧《马相伯在》首次公演,展现了老校长在国与校、校与家、家与国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矢志不渝振兴教育的光辉事迹;而在当年12月以陈望道为原型的大师剧,则让年轻的复旦人体味大师终生追求的“革命初心”和“真理味道”。

在《复旦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中,“中文与艺术”赫然在27个“拟建设一流学科”之列。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一流大学必须有与之相称的一流校园文化。修缮后的相辉堂将充分发挥文化承载、文化传播和文化拓展的功能,有效缓解校园公共艺术活动空间紧缺的状况,使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布局更好、环境更美、效果更优、活力更强。

(本报记者曹继军颜维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