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自南美抵达四川前
花椒已独自在蜀地打拼了数千年
两百年前的会面、碰撞与配合
完成了川菜大功告成的最后一块拼图
麻、辣、鲜、香至此铸就了川菜的金字招牌
作为八大菜系里味型最丰富的一脉
概之为七味八滋
细讲便是鱼香、糊辣、荔枝等二十四余味型
而今仍不断吸纳各地佳肴之色
最终演化为包容并蓄的饮食文化
打尖儿小吃烹调出成都又一张美食名片
龙抄手、钟水饺、三大炮……
老字号名小吃还没吃够
机敏的成都人又融合改良出新味道
吃不尽,品不竭
更广博的饮食文化也浸润着这片温柔的土地
英国人扶霞·邓洛普自然地
吸收川菜所敞开的新鲜与灿烂之时
也记载下好食的成都人
举箸探向外来美食的腾腾热气之景
“世界美食之都”称谓早在十年前授以成都
成都人餐桌上的菜
从川菜至法餐至东南亚海鲜锅
吃了几年、几十年、几千年
愈久弥香
步入吼堂老火锅,热辣的滋味还未抓住胃口,便被一声清亮的鸣堂声夺了先。作为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鸣堂技艺,以“吼堂”为名,重现于一间火锅店中。
吼堂老火锅内部环境,图源/吼堂老火锅
要将鸣堂技艺讲清楚,还得花上不少篇幅。简言之,成都曾有“一堂、二柜、三灶、四案”的说法,这“一堂”便是堂倌。客人入店,引座、挂衣帽、落座、摆台、上茶、点菜、算账、送客……全由堂倌一人招呼接待。
随着现代餐饮的发展,鸣堂技艺逐步走向历史舞台的边缘,“吼堂老火锅”试图以闹热的火锅店为媒,将这一文化遗产延续下去,希冀从清亮的吆喝声起,让食客从进堂至用餐至离堂,都能与这处堂子发生共鸣。
吼堂老火锅店内环境,图源/吼堂老火锅
声已夺人,接下来仍未到味,而是色;非菜色,而指向这处仿若诞生于民国年间的空间之色。老成都这场大梦被搬入这处四五百平方米的店内,那些涌动的老成都记忆也随着招牌、图画与味道投入其中。
沸腾的牛油火锅,图源/吼堂老火锅
贵妃牛肉,图源/吼堂老火锅
将优质的食材与悠久的饮食文化慢慢捡回来并发扬光大,是吼堂创立的初衷。
于是那口醇厚的牛油锅被搬了进来,生脆剔透的鸭肠被搬了进来,跨洋而来的雪花牛肉被搬了进来,荥经砂器、道明竹编、桂花龙窑、绵竹年画……四川各地的非遗手工艺术品也被搬了进来,在飘散的辛香气中,持续向来客输出厚重的天府文化。
吼堂老火锅的鸳鸯锅底,图源/吼堂老火锅
推荐理由
吃着火锅,听着吼堂,看着非遗,品着记忆。
吼堂老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