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爆满河南艺术中心研学活动有何魔力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实习生崔璨

上个周末,河南艺术中心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星球”。

参观大剧院、动手制作风筝、学习诗歌朗诵、玩转投壶游戏……12月12日,河南艺术中心举行“艺术人生非遗传承研学一日行”研学活动,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项目,让孩子们度过了充实的周末。

这是河南艺术中心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首次尝试开展研学活动。活动核心是结合传统文化、实践体验,通过现场参观、非遗课程、诗歌朗诵、礼仪学习等项目,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剧场的独特魅力,学习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了解中西音乐的文化底蕴,促进了他们对艺术的向往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天的研学活动,却是我们准备了数月的功课。让我出乎意料的是,首期报名的学生远远超越了规定的报名名额,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办好研学活动的信心。”河南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刘秀华说,首期的非遗课程,我们邀请了“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宋长虹老师为孩子们授课,亲自指导孩子动手制作风筝。这次课程的设置就是让孩子通过观摩非遗作品、学习非遗技艺,让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在心里面生根发芽。

在许多宋代古装电视剧镜头中,经常会出现风筝的镜头,空中迎风飞舞,自在而美好。其实,在两宋时期,风筝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占有相当地位,汴梁风筝经千年传承,至今不绝。作为省级非遗的“汴京宋室风筝”造型逼真,画工细腻,扎工精巧,而且品种丰富,多取材于市民喜闻乐见的虫、鱼、鸟、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风筝上面的每个图案、每个色彩、每个造型都寄托了主人美好的愿望。我希望能让更多孩子接触到这门传统手工艺,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宋长虹老师说。

当天,在宋老师的指引下,现场80多名学生们制作了宋室风筝中最具特色的“双头鹦鹉”风筝。

在高雅舞台上诗歌朗诵是什么感觉?河南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孩子们了解了河南艺术中心由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美术馆、文化馆5个单体建筑构成。5个椭圆体由年前古代乐器陶埙演变而来;高耸入天、晶莹剔透的装饰柱是根据年前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而设计;年前的古乐器石排箫造型做成了玻璃幕墙……悠久的历史、时尚的设计瞬间打开了孩子们的无限想象空间……

音乐厅内,回音壁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用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稚嫩的童声,在舞台上诗歌朗诵《歌唱祖国》,传递着对美丽祖国的由衷热爱与感激之情。

在古人眼中,投壶游戏是仁义、中庸、哲理的载体,而今,投壶游戏不仅仅是戏乐的方式,更加成为修身观德的教化方式。在共享大厅,学生们穿汉服、行汉礼、玩投壶,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乐海寻声”中外音乐戏剧陈列展以“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为出发点,囊括了中西方音乐、戏剧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们在这里了解世界,感受音乐,拓展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这次课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开拓了眼界。”

“我最喜欢做风筝的课程,老师还教我们做了‘双头鹦鹉’风筝,太厉害了!”

“今天不仅玩了投壶,还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很开心。”

……

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在欢喜地表达着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不虚此行,下次再来。”

据了解,河南艺术中心将依托丰富的文艺资源优势,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主线,从建筑、剧目、展览等IP要素入手,不断优化配套环境,开发包含国风古乐、音乐戏剧、非遗民俗等特色体验课程,谋划“信仰力量”、“戏剧之旅”、“薪火相传”、“乐学畅游”等主题研学方案和精品路线,深入推动研学游活动开展,为文旅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编辑:河南日报文旅新闻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