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眼,你便会爱上它。
那夜,深邃,蔚蓝。
那星,热烈,绚烂。
那闪烁在夜空的,不是点点星光,是他心中诗意、静谧而炙热的希望!
梵高作品《罗纳河上的星夜》相比享誉世界的杰作《星月夜》,梵高的另一幅,更早描绘夜空的作品《罗纳河上的星夜》,显得是那么地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像是漫不经心的偶然,又像是冥冥之中的必然。
本来想去遥远的东方国度日本学画、作画的梵高,由于没有足够的费用,便从巴黎不辞而别,悄然来到了法国最南端的罗纳河河口小镇阿尔。
没想到的是,在阿尔一年多的时光,梵高不仅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艺术更是达到巅峰状态。
与此同时,梵高的自身状况,却又在阿尔,逐渐步入人生的最低谷。
真可谓是,成也阿尔(艺术),毁也阿尔(精神)。
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的《罗纳河上的星夜》这幅作品,正是梵高于年9月下旬,在阿尔罗纳河岸边,怀着无限的憧憬和希望,倾心绘就。
不知道有多少次,反反复复,信心的重建与崩塌;又有多少次,完美理想的构思与破灭。
他对阿尔,一直充满着,一种崇高的希望。
他想在阿尔建立一个艺术家中心,一个属于他和他所喜欢的艺术家的普罗旺斯学院。
他认为自己有使命,完成这个愿望,不仅达到艺术上的成功,而且还达到艺术家们团体商业上的强大好处。
梵高的黄房子他先是在阿尔租下黄房子作为阵地,接着他用心装饰与搭建,这个他心目中的艺术“圣地”。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开始一边畅想着美好未来,一边计划着都邀请哪些艺术家朋友,加入他的理想艺术团体。
可是,他的朋友太少了,愿意去他那里的艺术家朋友,就更少了。
直到最后,他把目标锁定在了沦落在布列塔尼阿旺桥的高更身上。
等高更来了,他们两人通力合作,先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而后就可以再慢慢吸引其他艺术家加入了。
他盘算着,开始想方设法、竭尽全力邀请高更的到来。
甚至,他为贫困潦倒的高更,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包括说服弟弟提奥,帮助提前收购高更的画作,以及帮助高更,付清所有的欠款。
尽管如此,尽管他很努力促成,高更的决心,仍旧摇摆不定,高更的到来依然遥遥无期。
不让人不安的是,高更还不时,向他传递出更多,且反复的拒绝的意思。
在他狂热的念头中,他不能接受高更的拒绝,所以他一直坚持说服高更。
时间到9月下旬,已经几个月过去,在仍然看不到高更会去阿尔的可能性的情况下。
弟弟提奥写信,建议他放弃邀请高更的想法,并且建议他离开,他那个构想的艺术中心黄房子。
他不能接受,除了不能接受高更的拒绝,现在他更加不能接受弟弟的建议,更加不能接受放弃他的崇高使命,以及他崇高的艺术理想。
但是,他没有任何办法。
他没钱,经济上依赖弟弟的支持,艺术上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不足轻重。
他也没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
面对即将破灭的梦想,面对还没开始就要夭折的艺术未来,梵高的内心直接崩溃。
在一阵愤怒过后,他又开始陷入,对自己的深深自责,和内疚感之中。
正当他忏悔,并严厉地自我惩罚的时候,他又接到弟弟病倒的信息。
他觉得愧对自己,更加愧对弟弟。
浪费了那么多钱,到最后,依然两手空空,没有创造任何回报。
他更加感到自己的罪过深重,他再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彻底失败。
梵高甚至想到了离开阿尔,再次回到他阔别已久的故乡。
再次去深刻体验,他过去远在故乡荷兰的、那片荒凉的土地上,所经历的磨难。
只是,他不情愿,他不甘心。
或许,他想到了死亡,这一世,艰难做人,白来一遭。
或许,他想到了发疯,特别是他想到了,之前他看过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疯子的形象。
他们多像自己啊。
或许,他又想到了从小就开始接触的宗教,那神秘莫测的宗教,那慰藉人心的宗教,那充满着无限美好的宗教。
还有那个,对世人无限包容和慈爱的“神”。
恐惧、绝望之下,他顶着漫天的星斗,一次次在罗纳河边,漫无目的地踱步。
眼下,何去何从?
未来,到底在哪?
河面与地面远处远方起伏着漆黑静谧的山峦,山脚下的阿尔小镇已经静静沉睡。
暗夜中的教堂尖塔,昂首伸向夜空,为孤独的游子,无声祷祝,给予安慰。
橙黄耀眼的路灯,远远映射在波光粼粼的罗纳河水面。
一条条光影,像一只只温暖的手,延伸到作为观察者的他这一边。
那是在招引他,融入这静谧的夜色中吗?
他只是安静地伫,立在河边,呆呆看着远方。
小镇上的人们,都在家中其乐融融,只有他这个流落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仍旧在外面游荡着。
他想他的家人们,想他的亲人,想他的弟弟,可是,他们都天各一方。
尤其是他亲爱的伯父,那个他自小就很喜欢他的伯父,在一个多月前,不幸去世了。
他没能见伯父最后一面,他一直就像个漫无目的、全无方向的旅行者,一直寄居异国的最远方。
伯父的死,给他带来很多关于死亡、关于命运的思索。
那个死亡后的世界,那个充满着无数个痛苦的幽灵的世界,会是在哪呢?
他又想到了他的母亲,他慈爱的母亲。
他半生努力,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得到母亲的理解和认可,以及能够重新回到与母亲甜蜜相处的时光里。
可是,作为一个失败者,他清楚地知道,那些都是奢望。
他不能得到内心的救赎。
就像白天在炽热的阳光下,骄傲地迎向太阳的向日葵一样,静谧深邃的夜空,点缀着的点点繁星,无限柔情地,安抚着他那颗孤独烦闷的内心。
“夜幕中的星星,是神的眷顾,是神的允诺,是神的关爱,它们代表着神在世间的真实存在。”
夜幕中的星空母亲的话,一直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他的脑海里,他的记忆深处。
他抬头望向深蓝色的夜空,望向星星,望向“神”。
那闪烁着的柠檬黄色的星光,是“神”对他沉思的回应吗?
星光点点,那是“神”的世界吗?
他刚刚去世的伯父,会转化成“神”的世界里,哪一颗辰星呢?
如果自己死了,也会转化为一颗遥遥挂在夜空中的辰星吗?
望着星光点点,他内心翻腾。
这一世,他失败窘困。
他死后,升到夜空中,也会像眼前的星光一样,发出耀眼夺目、绚烂无比的黄色光芒吗?
暗夜无声,星光灿烂。
直到一对亲密的恋人,挽着胳膊散步到他面前———
不远处的面前,他们困惑惊异地看着他,仿佛看着一尊早已石化的雕像。
他终于把目光,从点点星光中收回,他寂寞黯然地,回望向那对亲密的恋人。
多好的一对恋人啊,在这深沉美好的星夜,享受着彼此深沉美好的爱情。
他从来都是一个人,已经走过35年的孤独岁月。
他孤苦伶仃,他从来都没能享受到,那彼此深沉美好的爱情。
画作右下角的情侣好久,他凝望着那对恋人,他把那对恋人的形象,在脑海中深深刻印。
好久以后,他激情迸发,挥舞着画笔,把他眼前的夜色景象,把那绚烂的夜空,把那闪烁耀眼光亮的点点星光,把他心中那个诗意、静谧而炙热的希望,都一一呈现在画布上。
最后,他把脑海中深刻的那对恋人的形象,放在画面的右下角。
那个他作画视角的最接近处,整幅画作的最前方。
或许将来,或许来生,他多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神”眷顾的孩子———
他的画作,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他不再失败;
他心中所有诗意、静谧而炙热的愿望,都能实现!
或许将来,或许来生,他多期望,自己能够享受到,那彼此深沉美好的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