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ex建筑纪元峰会将于BUILDASIAMegaShow亚洲建筑及装饰联展开展首日(年5月25日),亮相国家会展中心。本次国际设计峰会以“Designforabetterfuture设计美好未来”为主题,各位建筑界、设计界大师将围绕主题,根据各自的设计经验,从不同角度,与我们共同探索,设计专业人士如何才能在建设美好未来中发挥重要作用。
cadex建筑纪元峰会·演讲嘉宾
FilippoGabbiani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艺术家和玻璃制造巨匠辈出的名门,自幼展现出对艺术和设计的多重兴趣。FilippoGabbiani的事业起步于与其家族合作设计、制作艺术玻璃制品,他毕业于威尼斯建筑大学,其毕业成果是一项由欧共体资助的、关于建筑可替代性能源运用的创新性研究。
在遇到合伙人AndreaDestefanis共同创立Kokaistudios之前,Filippo出于本能地对不同学科和多元文化的好奇心,先后闯荡于欧洲数国和美国,曾与数家世界知名的建筑、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事务所合作。在上海成立事务所后,Filippo肩负着Kokaistudios的使命常驻亚洲,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建筑的文化推广及亚洲遗迹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Kokaistudios是一家屡获奖项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公司,由两位意大利建筑师FilippooGabbiani和AndreaaDestefanis在年成立于威尼斯。年Kokaistudios将总部迁至上海,至今已有60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公司由两位创始人和6位合伙人共同管理运营,立足于上海,项目延伸至全球包括亚洲,中东,欧洲和北美洲。
Kokaistudios的设计作品涵盖零售、商业、文化、企业办公、餐饮和酒店等领域,并坚信优秀的设计能够带来变革,让空间和品牌焕发生机。每个项目都以定制的方式进行,Kokaistudios通过开发和应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及解决方案来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
Kokaistudios有意选择不囿于某一设计范畴,而是研究原创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市场领域,从产品设计到室内设计再到建筑,皆是囿服务的对象。
项目介绍Kokaistudios
#01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是宝武集团和上实集团联合开创多功能空间项目的首个里程碑,它保留了宝武上海罗泾基地的工业遗产,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功能拓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在原有建筑中置入新的体量,以及内置灵活性,Kokaistudios为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开创了先河。
该项目的主体是位于上海宝山罗泾的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通过垃圾焚烧进行发电,环境公园和教育展示中心等组成的多元景观。在园区整体施工之前,Kokaistudios将基地中旧有的一座工厂建筑改造成了展览中心,为这座曾以钢铁闻名的基地迈出了转型成前瞻性环保工业园区的第一步,改造后的建筑也成为该园区的标志性入口。
尽管老钢铁厂的转运平台早已被废弃,但正是由于它的历史特征,新建的平米展厅仍然引人注目。Kokaistudios在保持历史元素的同时应用创新的设计手法,使其符合新的功能需求。
由于仅作为临时建筑使用,客户不希望大规模改造既有的钢架,设计采用了一种轻量级的方法:在原始结构的框架中置入一个完全独立的聚碳酸酯材料外壳,不仅减少与既有结构叠加的造成的密闭性构造等技术问题,而且聚碳酸酯这种半透明材料与保留的除尘管道、通廊支架,锈蚀的胶带机、料斗的重工业形象形成互补。
由此产生的美感在历史与当代、不透明与透明、冷与热之间创造了一种清晰的关系和对话。此外,半透明的材料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让游客对这一地标性项目有非常直观的印象。到了晚上,来自内部空间的光线则使建筑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在内部同样采用轻质选材,完全可循环利用,让生态环保的概念贯穿项目整体。除了聚碳酸酯板立面和屋顶,地板是采用预制高强混凝土板,卫生间使用不锈钢板饰面。较冷的色调与建筑原有的高炉形成对比。与之不同的是展览区域的色调,展板的木饰面肌理与远处公园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色彩丰富的独立式家具给空间带来了整体的灵活性。
通过创造建筑在工业历史和未来生态之间的对话,Kokaistudios对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的建筑改造为该基地更多的项目树立了标杆和先例。通过对内外材料的考量,改造保留了原有结构的遗产价值,同时为未来开发预留了充裕空间。
#02
北京凤凰汇里巷改造
Kokaistudios在城市更新项目上一直享有斐然的声誉,最近更为北京的一条曾经疏于使用的街道注入了新活力。设计利用一系列的景观雨蓬和增加公共休闲座椅等方式对这个被忽视的地块进行彻底改造,为中国的公共空间树立了新典范。
受华润置地的委托,Kokaistudios近期对北京凤凰汇里巷(以下简称“里巷”)进行更新设计。从宏观到微观,设计采用了多样的干预方式,嵌入对人体尺度的关键性思考,以欢迎式的姿态邀请公众参与其中,全面提升了过去未被充分利用的荒芜空间。改造后的里巷流线清晰,满足了周边居民及游客需求,成为了一条专注于服务社区生活方式的公共性街道。
里巷位于北京东北部的朝阳区,这里是国内城市中混合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这类空间的生活方式元素主要针对社区,兼具商业、居住和休闲步行等功能。以里巷为例,它包括儿童游乐区、遮阳避雨的景观雨蓬、丰富的公共休闲座位,以及可举办市集、露天音乐会等户外活动的灵活空间。
Kokaistudios的第一个设计举措就是拆除了贯通里巷两端的混凝土步行天桥。这是一条在步行街上的非必要冗余元素,当地居民并不喜爱它,天桥也基本没被使用过;然而它却阻碍了街道两端的视线,成为一个负面因素。拆除天桥后使空间大大开放了,进一步突出了商街缺乏特色的事实,也为后期的更新设计提供了多样的机会。
细微的干预设计在里巷的改造中也发挥了作用。众多的定制化元素呈现了设计对细节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