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正规叛逆期青少年教育学校表示问题少年是指在中学阶段有长期逃课、打架、敲诈、偷窃等违法违纪行为,最后会走向犯罪的青少年。虽然其数量不多,但其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那“问题少年”是怎么来的?点击了解更多孩子叛逆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少年”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不良的家庭教育是滋生的根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言行一致,品德高尚。
教养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初中生小玉的父亲有嗜赌成性的恶习,妈妈劝她不听话,只好离婚。小玉跟爸爸一起生活之后,爸爸每天只给两元生活费,每天早晚都要在外面吃饭,明知钱不够花也不管。饭菜常常没有着落,就向别人借、向别人讨要、敲诈、强取,最后违法犯罪。而李某初中时曾多次偷拿其他学生的东西,父母知道后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教育。随后李某在夜间砸锁撬门进入某机关盗窃价值元的物品。正当警方告知他的父母时,李父竟振振有词地说:“我的孩子太淘气了,怎能算犯罪?”
二、问题少年家长如何教育
1、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
面向“问题少年”,应从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入手。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充分发挥家庭的中心作用。父母要加强对社会、对子女的责任心、对子女的需要、爱好、兴趣、交往、消费、困惑、学习状况等方面的投入,包括智力开发、艺术熏陶、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父母本身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好行为教育孩子。
2、尽量和孩子做朋友。
在青少年时期顽固顽抗面前,父母们往往想念他们小时候听话、乖巧的样子。随著心理的成熟与发展,青少年时期,人际关系的重心就会逐渐向同辈转移。他们倾向于与父母疏远以显示他们的成熟感。在家长看来,往往一时难以接受孩子因为长大,对自己的依赖性减弱。同时,思维方式的不同等客观原因,也使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缺乏相互了解和认同,交流困难重重
3、信任孩子
幼年儿童自主、自尊、自立意识明显增强,家长要与之进行良性沟通,就必须把他们当作大人来对待,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尊重,用共情能力,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
信任感是人们沟通的前提,信任具有双向性。家长要想获得孩子的信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低调,坦率。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常常表现得很威严、威严。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很注重自我保护,不愿对孩子敞开心扉,习惯用“你不能做”、“你该做”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种严厉的命令式,常常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情绪,受到打击,受到冷落。
北京通州区正规叛逆期青少年教育学校总结: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和孩子平等地做朋友,以开放、民主、自由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谈谈他们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做过的傻事、遭遇的压力、甚至是异性恋,展现出一种真实、不完美、亲密的父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