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织艺术设计领域,张宝华堪称大师级人物,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染织艺术中心副主任,也是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举办艺术丝巾个展的第一人,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多件作品被国家外交部当做国之重礼送给外国贵宾,印有张宝华字样的丝巾受到多家高级定制店、设计师买手店的追捧。
张宝华教授
1月22日,“艺韵丝语——张宝华教授丝巾艺术展暨新年文创分享会”在北京艺术区D区机遇空间正式开展。本次活动由北京煋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清美创新人才基地承办,北京煋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祁亚成、清华大学清尚设计院陈设所副所长周昭、清华海峡研究院艺术品检测与修复中心副主任王冠一共同策划,获得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大力支持。
北京煋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祁亚成
本次活动总策划祁亚成介绍到:“本次活动采用艺术分享会与作品展览同步举行的方式,目的是让大家深刻理解张宝华教授丝巾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能身临其境享受‘传统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视觉盛宴,感悟东方文化魅力在艺术设计和当代生活中的完美融合。”
活动现场,张宝华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在丝巾设计中的价值转化》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其丝巾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与思路,并与行业精英跨界交流,碰撞出更加精彩的艺术理念。
设计中的DNA——丝巾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个性
在张宝华教授看来,纺织品印花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时尚的艺术设计形式。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老的民间传统印花工艺到现代的数码印花技术,跨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符号之一,有着自身特殊的语言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相互的文化间隔变得越来越小,但彼此各自的设计语言个性更加重要。”张宝华教授将设计与遗传进行对比:“设计就如遗传密码通过遗传基因起作用一样,不可避免地从设计者的经历、阅历、文化、素养、观念与思想中摄取。它虽不会像复印机一样大块地复制与机械照搬,但它会有机地复制观念的密码与存在的倾向。”
因此,他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印花纺织品的差异,通过调研、比较、分析等方式探求印花纺织品与艺术、科技、技术、历史、环境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强调人文、地理、行为、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深刻理解到纺织品领域文化个性对当今社会与人的影响。
流动的传统——让中国传统文化活化走进现代生活
在张宝华教授眼里,中国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深入骨髓的“隐形知识”,是不可复制的DNA。“如果创意脱离了民族文化内涵与对现代生活的感悟,设计就会流失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创新是中国丝绸设计需要坚持探索的道路。”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智慧的、流动的、活态的,他坚持只有发展传统才是更好地传承传统,在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和保持传统文化原本魅力的前提下,兼收并蓄,才能转化为符合当代审美的现实产品,才能获得长久的现代生命力。“传统记录过去,设计预测未来。传统的审美理念,结合时代的发展转化为新的知识,这种新知识的转化会呈现新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张宝华教授将此称为“流动的传统”。
“从传统与现代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本元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中找出创作的结合点,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力求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张宝华教授传达出的设计理念。
以丝绸为载体——用艺术创作讲述传统文化魅力
张宝华教授始终坚持以一种新的观念、视野、方法和逻辑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转化,将传统元素与文化意蕴融入现代纺织品设计之中,用丝巾连接世界,用艺术创作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他将代表中国文明的丝绸为文化输出载体,以现代审美为骨、中式格调为韵,用最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视觉元素,挖掘着文化精髓和现代生活的生命力,也赋予了这些元素穿越历史的美好寓意,成就了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气息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清代宫廷珠宝和配饰、唐代的三彩和宋代定窑瓷器等宫廷文化,木版年画、彩绘泥人等传统民俗,敦煌石窟的壁画、唐朝《游骑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等绘画艺术,苗族服饰、山西传统银饰、蒙古族腰刀、赣州风景等地域风情,还有茶、竹、松、兰、鱼、鹤等等极具传统文化韵味的元素,都被张宝华教授变为设计元素运用在真丝面料上。
每一方丝巾都有它的故事——张宝华教授作品赏析
本次活动中,展出了张宝华教授近三十年从事纺织品设计中的部分丝巾作品,这些被称为“东方爱马仕”的丝巾艺术珍品,传递出传统文化中的形色之美、技艺之美、寓意之美,每一方丝巾都是张宝华教授用心研磨的精品,每一方丝巾都有它独特的背后故事。
设计灵感来自中国贵州苗族服饰文化----蜡染和刺绣。其文化核心是以祖宗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符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象征性等特点,反映出苗族人民历史传说和对美的追求,通过现代的设计语言将苗族文化与现代时尚重新演绎在一起。
设计源于唐朝著名宫廷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运用打散重构绘画元素,衬托以华丽的宫廷织锦纹样和现代的配色方式,以体现当时的奢华生活的氛围。
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起东汉时的首都洛阳。河洛文化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的起源,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技术、文化、宗教交流。设计将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理念相结合,传递和承载着丝绸之路文化的魅力。
设计取材于中国蒙古族的金银饰品—头饰和腰饰。蒙古族酷爱装饰,工艺精美,女人佩戴金银头饰、首饰,男人腰捶银挂件已成时尚,从饰品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配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生活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中国陶瓷的发展就如钟表的不停转动,不同时期陶瓷既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智慧的体现,其中的陶瓷文化正是中华文明的典范。
设计元素来自中国传统图案“仙鹤”和“松树”。松树历来被视为“百木之长”,松树耐寒,孔子曾赞叹到“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设计表达“松鹤延年”、“松龄鹤寿”之意,灵动而充满生机,寓意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