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年报讯(见习记者郑海腾学生记者谭雨晴、尹才丽)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0日晚,广州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一流)课程《朗诵与演讲艺术》师生,举办了“青春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演绎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诗歌诵读让经典焕发青春光彩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出许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经典作品,而随着时代的革新与社会的发展,经典将会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社会意义。
本次诗歌朗诵会分为“自然之春”“生命之春”和“心灵之春”三个篇章,融合了古典诗词、现当代诗歌、现代散文等名篇佳作。从朱熹的《春日》到苏轼的《定风波》,从白居易的《忆江南》到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从闻一多的《死水》到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在青年大学生朗朗的诵读中焕发出青春光彩。
大学生朗诵王蒙的《青春万岁》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活动,朗诵会还设计了“飞花令”“读诗猜名人”等互动环节,观众在欣赏节目、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重温经典诗词的魅力。此外,朗诵会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直播”,表演者的亲朋好友纷纷留言,隔空送上祝福:“咏诗,你最棒!”“帆子,阿爷很高兴,你很棒!”“扬帆好棒,妈妈永远支持你!”
本场诗歌朗诵会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文清楼教室举行,融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朗诵者对经典名篇进行了当代化的创新编排与表达,让经典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线直播提升了经典诗词的传播力度,场内场外互动热烈。
大学生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以美育人艺术课堂赋能教学改革
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参与此次朗诵会的同学,都是广州大学通识核心课、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一流)课程《朗诵与演讲艺术》的学习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深度注意力及经典阅读量不断下降,文化认同面临严峻挑战。《朗诵与演讲艺术》课程主讲教师、广东省学校美育专家张爱凤教授,同时兼任广州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执行主任,通过“一课两翼四轮驱动”的改革模式,推进大学美育实践创新。
“一课两翼四轮驱动”大学美育改革模式
《朗诵与演讲艺术》课程,不只是传授语言表达技巧,更是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态度、品德修养及人生境界。课程的学习者人文学院汉语班的吕欣潼同学说:“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典真正照亮了我的青春,诗词真正浸润了我的人生。”教育技术学的陈焕坚同学说:“学习了这门课,我的眼神更加坚定,对人生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青春与经典同行”诗歌朗诵会将课堂实践与艺术展演实践相结合,在疫情仍肆虐的当下,为焦虑迷茫的大学生带来了正向的力量。朗诵会的执行导演康莹,是广播电视专硕研究生,也是《朗诵与演讲艺术》课程的助教,和同学们一起朗诵了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鼓励大家勇敢面对困难:“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大学生朗诵食指的《相信未来》
文化传承青年一代担当责任使命
经典诗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让经典的光芒照亮青春,以青春的力量传承经典。”朗诵会的宣传语,表达出青年一代作为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已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真正伟大的诗人是在用生命写作,用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在他们的诗篇中,蓄积了伟大诗人的所有的心灵、智慧、品格、襟袍和修养。我们要透过作品,使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
无论是古诗《春日》《题都城南庄》《赋得古原草送别》,抑或是散文《春》,又或是诗歌《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都表达出当代青年对于自然的憧憬、春天的想象和人生的希望。
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雁老师给予朗诵会高度的评价:“同学们的精彩朗诵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传承经典的力量。希望未来,我们能经常举办这样的诗歌朗诵会,让经典照亮同学们的人生之路。”
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学院党委李雁书记
朗诵会总导演张爱凤教授
朗诵会总导演、《朗诵与演讲艺术》课程主讲人张爱凤教授鼓励同学们勇敢地去朗诵、大胆地去表达,让自己成为发光发热的人,让经典在我们的诵读中获得新的生命;不管将来大家走多远,希望经典诵读能一直陪伴着大家,给予温暖的力量。
主办方表示,由于疫情,校园内的许多活动都受到了限制,但经典诵读、文化传承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新时代青年,正值青春年华,前方之路充满无限可能,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让青春与经典同行,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