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与我导演田晓威编剧朱珠这既是威

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前言:

他们因为戏剧结缘,也因为戏剧而坚守创作,他们创作的话剧《威廉与我》几经成为了行业热议的作品。他们用一个夜晚,讲述了莎翁的传奇一生!

他们是:田晓威、朱珠!近期,天桥艺术中心自媒体栏目“艺术+”与他们做了面对面访谈,以下为访谈实录:

《威廉与我》

田晓威

朱珠

访谈实录

话剧《威廉与我》“艺术+”访谈:对话田晓威+朱珠

原创对于“我”很重要

艺术+:您编剧、导演、策划并监制的影视、戏剧作品三十余部,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累计演出超过场。请问您的最新作品话剧《威廉与我》于您而言,是怎样一种独特的存在?

相较于以前的委托创作,《威廉与我》对我来说还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原创的。

艺术+:话剧《威廉与我》复盘了莎翁的传奇一生。但是剧目名称为何叫《威廉与我》?这里的“我”有何意指?

莎士比亚并不是说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历史人物。我们现在看的是历史、是文字,但对于当时的当事人来说,那是一个又一个的痛苦、彷徨、挣扎当中的不眠之夜。今天再看莎士比亚,作为不同国度、不同年代的人去看莎士比亚,我们的感受和我们的情感如何?这是《威廉与我》想呈现的。

艺术+:您深度参与了《威廉与我》创排的过程,整个从剧本到舞台剧作品的呈现,大概经历了多长时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我们当时决定做这个作品,从看资料一直到写出来,一直到上演,大概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吧。难忘的经历其实在创作的初期,他(田晓威)需要看的史实很多,需要查的资料很多,写了大概没多久,晓威就斑秃了。每天写完或者写的过程当中,我还要帮他上药。等到他写完了之后,你会看见在排练之前那个头发一点一点一点的长出来,一直到演出之前头发是完全长好了。这个还挺有意思的。

话剧《威廉与我》联排剧照

艺术+:当时面临的压力是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压力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四个演员扮演三十多个角色

话剧《威廉与我》剧照艺术+:“全剧三十余名角色,除了一名女性角色外,全部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史实人物,是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这名女性角色在剧中所起的作用是?为何唯独她没有基于史料进行创作?

因为其他的角色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我们当时关于这位女性她叫尤娜,她只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当中隐约地出现过,是一个黑皮肤的女孩,然后再具体的史料就没有了,我们当时想创作这么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其实是有一句话说,美好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进,这话是歌德说的。我们觉得其实每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或者戏剧作品当中,都有美好的女性的形象存在。我们可以查到的史料当中虽然没有,但是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想象和他的一些只言片语,创作出了这么一个角色。

尤娜的扮演者李梅-摄影/杨俊峰

艺术+:这个剧中有30多名角色,4名演员来扮演,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大的有难度的挑战?

4个演员去完成这样一个故事的叙述,跳进跳出和角色的扮演,倒不是说为了所谓的革新,或者说为了挑战去做这件事,只是这些年做导表演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因为有些叙事和表达形式是戏剧独有的,它与影视所不同的,就是我们可能会理解成写意或者说是灵活的一种美感,这个可能是影视所不具备的。这些年在写常规的叙事的剧本有很多,不管是影视还是话剧,包括演戏,包括在排戏,其实是想找到一种更有趣、更美、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更好玩的方式,这当中肯定还有一些启发。

除了编剧,需要把这道很精密的公式做完之外,还需要依托于更好的演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我们也是选择了像李梅、张懿曼、杨柳这样的演员,我们4个最终一起把它在二度上完成。

四位演员剧照-摄影/杨俊峰

艺术+:四个演员演三十多个角色。外国人名字还挺长,不像中国的张三、李四。请问您如何导演这部剧,才让台下观众看着不眼花缭乱,能对角色有鲜明印象呢?

扮演这么多角色,平均每个人应该是13到16个角色,当中就是女B,剧本当中的女B好像是要扮演16个角色,她角色切换是最多的。我扮演所有的角色是都需要道具和服装的辅助吗?还是说我要明确的说我叙述的时候就是叙述,我进入角色是进入角色,进入角色有什么样的规则,其实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是难度。那当中也算是其中一个困难吧,不是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说我们4个人都要扮演莎士比亚,那我们怎么告诉观众我们此时是莎士比亚了,那么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们4个人最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关于莎士比亚的那件标志性的衣服。

当然这个衣服它不是说那么死板,说4个人这件衣服都是一样的,这个衣服视觉上看上去它属于莎士比亚,但是按年龄,比如说小的时候,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个小马甲和学徒的帽子,然后到青年时代是一个不那么体面的马甲,到了壮年时期风生水起了,是一件讲究的外套,那么到老了之后,是一个柔软的长袍,像老人的东西。

但是从颜色到整个服装的纹理和感觉,观众第一视觉看上去它就是属于莎士比亚的,那么我们会用这样的服装去进行辅助,包括我们在舞台空间上有一块属于莎士比亚的书桌,他的那个小天地,当然也不是说那么死板,穿上衣服进入那个区域,你就是莎士比亚,一开始我们需要一些这样的规则。那么从排练最初的时候,这个规则也许我们执行的会比较死,那么在整个排的过程中,我们最后都熟了,其实这个规则我们也在打破,就是尽量的所谓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刻意的说它是一个规则。

话剧《威廉与我》剧照-摄影/李晏

艺术+:除了通过您这服装有一些从头到尾贯穿始终,或者说一些独特的元素能够解读莎士比亚等等这些人物,其实这剧中30多个人物,外国名字又比较长,怎么能让观众记得住?

这个也是我们排练时候遇到的一个困难。像懿曼他们在排练的时候也在提这个疑惑,当然最后我们找到的也是一个中间值,你像最初我们甚至有一个阶段,说人物名字太多了,大家有点乱的时候,甚至都觉得说,这个莎士比亚就叫威廉吧,要不干脆别叫威尔了,就威廉吧,说威尔这事不是普通观众都能知道的,但是最终这个还是没有做那一步简化,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个中间值。

话剧《威廉与我》剧照-摄影/李晏

人生四个重要的阶段

艺术+:您是在讲威廉从童年一直到他的晚年,人生的各个阶段您着重点在这部话剧中想表达的是哪一段?为什么着重表达这一段?以及请您进一步解读一下《威廉与我》,这个“我”跟当下的关联是什么?

就是4段莎士比亚,童年,童年到青年时代,就是在他自己的家乡到最后决定去伦敦,这是他童年青年的阶段,他刚刚到伦敦,还没有风生水起,在创业的阶段,青年时代。中年到壮年,他有了名声,赚了钱,盖了剧院。最后是老年,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其实都一样,他其实跟不上当时的那个时代了,虽然他辉煌过,但是他可能将要被流行的东西所抛弃,到他最后告老还乡回到家,最后去世。

话剧《威廉与我》剧照-摄影/杨俊峰

就这样4个人生阶段,其实4个人生阶段,从力量强度上来说都重要,因为选的也是我们的人生当中要经历的,也算是我们对我们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吧。4个重要的阶段,从量上来说,是他风生水起之后就是成名之后,从青壮年一直到中年盖剧院,这个阶段量会比较大,这个可能就像叙事的大梁一样。

但是我个人认为力量最强,我们就说带来的一种能量和力量最强的是最后一段,是老年,但是这个力量的积蓄是需要从头开始算。老年那一段比前面三段来说,它不是最长的,但也不是最短的,但是它力量是最强的,因为这个人他走完了一生,我们要看他最后的人生将面临什么样的痛苦、选择,最终这样一个人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他又是剧作家,他最后对戏剧、对人生的感悟到底又是什么,所以力量最强的我个人认为是老年这段。

在写剧本最初的时候也是在这么想,老年这段的演员在最初的时候。我也是在想说究竟什么样的演员能完成这样的角色,那想来想去身边就想到张懿曼,我心目当中我认为同龄演员里最好的男演员,最后这一笔一定得交给他,我觉得才能完成得了,当然这不是文本层面,这是二度层面。

艺术+:剧中金句频出,如“整个世界就是一座舞台”“在这世上活过的男男女女们,其实都只是演员而已。”有哪些对您最具内心冲击力、又上头的对白呢?请分享一下。

整个世界就是一座舞台,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当中的词。

剧中用了很多莎翁在其他戏剧作品当中的词,来作为他在生活当中可能会说的话,所以比如说像《哈姆·雷特》当中有一段哈姆雷特的词,但不是那个大家最熟悉的“tobeornottobe”,是“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他就越发的卑贱和懦弱,快回来吧,我的勇气!”

这其实是他在《哈姆·雷特》当时在给,就是看完伶人的演出的时候,他对他自己说的一段话,这是他的独白。类似的,剧中太多了,包括我们在里面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众也能get到的点。

话剧《威廉与我》剧照-摄影/杨俊峰

莎士比亚其实是一个对过往研究的很透,对人性吃得很透的人。

他最让我上头的那不是一句话,还是那一段话,就是“世界即是舞台这一整段的话,就是我们这些吵吵嚷嚷的男男女女,其实都只是演员而已,我们每个都会登台,但总会有谢幕的时刻,然后终其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扮演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

我当时看完这句话其实非常上头,因为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吗?完

一个享誉文坛的名字——威廉·莎士比亚一段扑朔迷离的身世——至今语焉不详一位伟大的剧作家究竟有什么样的人生?用一部戏,带你看尽莎士比亚的一生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北京东城原创剧目·世纪华鹏口碑力作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第二期孵化作品第六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话剧《威廉与我》芙丝饮用天然矿泉水倾情呈献演出时间年4月14-17日19:30年4月19-22日19:30年4月23日14:30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来源: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