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素质教育行业垂直媒体睿艺举办的“·ACE全球素质教育行业峰会”暨“第四届国际素质教育展”上,创世纪教育集团创始人杨杰发表了“用新经济模式重塑素质教育”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创世纪集团在素质教育领域的一些探索。
创世纪教育集团创始人杨杰演讲重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如何让孩子的天赋自由
关于未来学校
重塑素质教育
大家好,我是成都创世纪的杨杰,同时也是瑞思英语的合作伙伴以及瑞思英语素质教育忠实的捍卫者,今年我对素质教育非常有信心,所以我更看好这个赛道。
我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去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到底该怎么发展、该怎么做,当然这次盛会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满满的干货,我今天就这个话题跟大家做一些更深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一些全新的对我们行业的思考。
首先,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到底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我们做这个产业,不管做什么赛道的产品,我们到底能带给市场什么?带给孩子什么?我们是想带给孩子素质素养吗?还是我们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可能是的,我们希望参加素质教育的孩子素质素养越来越高、才艺越来越强,当然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因为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孩子太需要多才多艺了,在过去大教育背景环境下,确实很难释放出每个人的天赋。当然素质教育也离不开体育运动项目,在国外,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到两个优秀的体育兴趣爱好,不管是足球、篮球、橄榄球还是棒球,这两年我们也发现素质教育赛道的体适能运能方面的需求在逐渐增加。
但现实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孩子什么都想学,但是什么都学不到,这是一个痛点,因为很多孩子的家长也是茫然、盲目的,甚至什么都会尝试,花了很多钱但不见得能成功。
其次就是孩子的时间被挤压,首先学科不说了,学科有大量的压力,但是这次国家导向就是重新排孩子的时间表,未来孩子的时间表怎么排布决定,业务该怎么做。我做过80%以上的素质教育项目,包括类似于钢琴,甚至有家长把钢琴买回家当摆设,因此这种现象也是市场特别大的痛点,素质教育赛道站在市场客户的角度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因此我在反思真正素质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是这样的链接,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状态,孩子从小通过各类素质教育的内容让他去尝试、探索、感知,不要埋没自己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挖掘出每个不同孩子的天赋,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有2-4个可能的天赋,但是大多数被埋没了,很多杰出人才、专才,其实都是通过天赋释放才能够成为杰出人才。第三个阶段,有天赋的孩子会对兴趣爱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会有驱动力,其实作为教育来讲,孩子的成长是跟自驱能力有关的,设想一个孩子如果在小学段、中学段就具备很强大的自我探知知识的能力,他的天赋一定能释放出来,而且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才,因为这个“才”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探索未知的能力,这个是需要天赋的。
当有了天赋并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有越来越强大的自信心,这个时候才会坚持,才会开始自我探索已知和未知,教育是需要驱动孩子,帮助我们未来探索未知的领域,因为我们现在人类掌握的技术、科学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值得人类开发的事情,想得更远、更宏大的事情,我们教育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最后,孩子能成为终身学习者,可能从幼小阶段、小学、初中、大学、就业、工作过程当中就去探索未知的能力,我个人不是教育科班出身,但是我热爱这个行业,是因为我在过程当中不断探索未知的东西,并找到了成就感,我会有源源不断的源动力。
我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是这么一个链路,因此我们的初心或者是做教育的动能是否可以往这方面思考?所以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一句话:“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把孩子的天性、天赋释放出来,让他有可能成为杰出人才。
那如何让孩子的天赋自由呢?因为我研究过这个课题,今天就站在教育本质的角度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我觉得孩子需要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全面接触素质教育,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天赋,如果按基本分类来讲,每个人有16个左右的天赋,这是一个指数裂变的,可能是几十亿不同的组合,比如地球上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天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自己,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小的时候通过跨学科进行全面的接触,去接触体育、音乐、艺术,我们的孔夫子多年前给了一个答案,就是“六艺”,而今天说的各种素质教育,在孔夫子的年代就给我们后人传递了一个概念,素质教育就是需要在这些维度让孩子进行探索和尝试。
作为机构或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老师需要进行跟踪评价,跟踪反馈,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和过程,当然作为家长很重要,所以这两天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让家长在教育过程当中辅助进行观察,当然孩的子综合素养评价也非常关键,国家也在往这方面延展,研究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素养评价体系能够支撑孩子对于综合素养的挖掘。最后挖掘出某一个不同的孩子天赋去纵深培养,因为我们发现,未来的孩子时间会被挤压,越到大龄段,孩子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就需要在擅长的领域纵深发展。
第三部分,我们讲一下学校的形态,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特别敬佩的专家,我觉得朱永新老师是非常有见地的专家,他现在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发起人,他认为,好的教育不是把不一样的人用一样的标准培养成一个磨子,而是把每个人培养成他自己,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觉得中国的素质教育落后于西方的,这是过去的事实,但是今天来看,中国越来越强大,在很多方面都会超越全球,因此我个人认为,不久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行业也会把自己变成中心,以前我们觉得美国、英国的好,但是未来我觉得中国可能会更好,朱永新老师曾大胆的预言“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未来培训学校的形态是什么样?我认为朱永新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画卷,以后的培训中心应该会成为这样的样子,“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并认为研究越是深入越发现,学习中心就是代表着未来教育的走向”。
30年前邓小平说了这样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今天要看未来成为什么样,关于未来的教育特点,孩子要培养的目标,刚才几位嘉宾说得非常清楚,这也是朱永新老师的观点,我摘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认为给培训学校的一些启发,“未来的学习中心彼此是连接的环岛,你有你的专长,我有我的专长,学生可以不固定在一所学校学习”,这样的学校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变成全天候的服务,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的教育机构,将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
未来行业的三个核心趋势,第一,普惠,我认为未来确实素质教育要研究怎么把性价比做得更高,一定不是最贵的才是最好的。第二,政府合作,因为我在成都非常熟悉,我和成都的教育主管部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出一个政策,机构如果够专业、够标准,当然得够普惠可以进入名录做学校采购输出,因为未来的更多素质教育内容会放在校内,许多机构将来有可能会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第三,教育改革,社会培训机构、教育机构和正规学校的壁垒也会因为统一的学习机构而打破,学生没有必要疲于奔命于一放学就去培训机构,负担大大减轻,学习幸福感也会提升中国已经进入教育改革特别重要的时期,教育资源会保持持续更新迭代的动力,促使教育质量整体跃升。
我觉得未来的出路之一,就是去做符合国家导向的未来学习中心,但是有几个条件,一是尽量要有普惠的产品,并且要够专业,最后得去符合当地的政府采购的白名录,要把自己做得更优秀。
我算是素质教育老兵,我的公司定义就是创世纪,很棒的素质教育。我坚定的地认为素质教育才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出路,因为校外培训机构一定要做校内机构的有益补充,而不是简单重复。
未来我们在座的机构都可以思考一下,逐步地扩科,让孩子能接触更多,因为你有数据、有在读会员及当地资源,像瑞思总部把英语扩科到科学,我也是瑞思总部第一批燃点科学的合作伙伴,我希望我是全国第一家,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的伙伴们可以逐步扩科。当然如何扩科?哪些学科值得扩?我们深耕细作了六年,这个赛道我们做的是表演艺术的综合学科,从三类舞蹈,拉丁、芭蕾、民族民间舞到表演、主持、声乐、钢琴等,我们发现,赛道的需求在猛烈增加,除了瑞思英语就是爱德米乐,表演艺术是需求最大的,当然美术需求还是不错的,运动和科学也好一些,我们觉得这个赛道特别值得扩,而且国内目前没有头部,我希望做这个头部,目标是未来三年内把校区做到全国家以上的规模。
同时,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综合体会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也算是国内第一批做素质教育综合体的老兵,这四年我们的形态在不断的迭代,从最早的简单分租模式到连营模式、自营模式都尝试过,先是做了最in菲克城,后来做了最in菲克里,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让孩子多接触、培养综合素养的可能性以及挖掘孩子天赋的可能性,教育综合体还是需要有一些平台属性、平台能力和大数据以及孩子的综合教育的内容能力。
另外,技术也是我们素质教育行业重新审视的问题。过去的模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方式,重营销、重销售、重转化、重学术,那么前面几个链路是不是可以轻一些?怎么轻?我认为要用技术改造自己,要发展社群和线上网红直播,提高营销效率。我们过去的财务模型中,经营指标中有40%是人力资源成本,这是大部分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但是也要反思,在40%的人力资源成本中,花了多少在教学、老师身上,我们得出还是得靠技术武装自己,我们从整个营销链路、运营链路上重塑一遍。
此前我也一直在提及“教育新零售”,如何让效率效能更高,简单来讲就是坪效和人效。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的天赋,如报美术的孩子有没有美术天赋?能不能挖掘出来?作为素质教育机构,一定要具备挖掘孩子天赋的能力。我们今年也会做大量的尝试研究,让老师具备挖掘孩子天赋的能力,老师以后是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学科教育工作者,另外身份就是每个老师都有可能成为天赋启蒙专家,挖掘孩子擅长的东西。
当然另外一个维度,未来的重塑就是让顾问更加综合,我们现在把原有的销售和客服融合,同时还尝试让其学会做营销,让链路打通,在顾问接触客户的时候就建立联系,然后转化、长期服务,保证社群运营常态化。
最后,这两年教育行业出现最多的词就是OMO,很多人教育是产品的OMO,我认为营销也可以OMO,并且是一定有线下的,线下获客成本还更低一些,有地推、定点投放的,线上则有社群、自媒体等,中间的“M”,则是把机构快速连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