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推出《浪潮》《烽火家书》《作家在地狱》《武康路19号》四部优秀作品,以庆祝党的生日。今晚,《浪潮》预演场正式开启,独树一帜的“水舞台”,配合升降悬浮板等设计元素,与“浪潮”主题呼应,融合话剧表演和舞蹈元素,带来震撼人心的感官体验。
这四部作品中有全新制作的新创剧目,亦不乏从近年来在上话优秀原创作品中遴选出的剧目,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呈现方式,通过线下剧场演出及线上展映的形式呈献给观众,继承和传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努力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
舞台剧《浪潮》:弘扬“左联五烈士”革命精神传递信仰的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舞台剧《浪潮》把红色基因融入创作中,用真挚的情感诠释崇高的理想信仰,继承和传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讲述青年人受党引领,为信仰不畏牺牲的悲壮故事,致敬革命先烈。
今年也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牺牲90周年,《浪潮》再现“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在上海龙华牺牲的历史故事。作品在史实基础上,用情感性的故事做穿插,用戏剧性的结构做支撑,呈现先锋、当代的舞台特质。
舞台剧《浪潮》将于今晚起至5月23日率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进行预演场演出。之后于7月1日至3日,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新创舞台展演季”参演剧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联合主办,正式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以庆祝党的生日。
《浪潮》由韩丹妮、肖诗瑶编剧,何念导演。作品以五条并举的故事线来讲述五位烈士的故事,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分线叙事的方式来呈现。故事讲述年2月7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位年轻的作家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被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五烈士的灵魂在意识世界里相聚,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跨越历史时空,由一群青年人演绎另一群青年人的故事。主创们希望更多观众,尤其青年观众走进剧场,走近“左联五烈士”,传承英烈精神,能受到鼓舞。在党的引领下,在如今美好的时代中,体现新时代青年人责任与担当,展现出青年人的精气神。
音乐剧《烽火家书》:历时五年史诗级恢弘巨制尽显烽火岁月家国情怀
家书,记录了纸短情长,见证了时代发展;家书,正在以不同的载体、形式书写着家国情怀、历史变迁。百年来,每一份“为大家”的烽火背后都有着“舍小家”的牵挂。年,赵一曼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写下给儿子的绝笔信;年,抗战将领左权在家书中寄以对妻子的思念;年,抗击非典的医生在电话里听到女儿弹奏的鼓舞之音;年,天问一号飞行3.5亿公里后发回的第一封“太空家书”。百年来,成千上万的英雄先烈,以青春、以热血、以生命,守护祖国山河,换得岁月静好。百年来,数以亿计的国人同胞,面对战争、灾难、疾病,无私奉献、共克时艰,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根植血脉。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音乐剧《烽火家书》选取战争期间感人肺腑的书信故事,改编不同时期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融合戏剧、音乐与木偶等元素,讲述年至年中国战争大事件。《烽火家书》汇聚实力主创打磨五年,构建横跨十九年战争史的叙事空间,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交织真实和虚拟,增加代入感,强调沉浸式体验。
音乐剧《烽火家书》将于年6月16日至7月4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该剧由喻荣军编剧、田水导演、张博作曲、耿子博编舞,由演员刘令飞、刘栩斌、朱芾、赵超凡、袁野、钱海睿联合主演。
音乐剧《烽火家书》积累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二十多年在音乐剧领域里的探索经验,从年至今打磨五年,精心打造这出中国原创音乐剧。
故事讲述年,东北沦陷,上海小学教员地下党员林书雄毅然放下教鞭奔赴前线,留下家中妻女。从此,一家人靠着一封封穿越战火的家书告知平安。年,林书雄战死沙场,他的战友扮作他的口吻继续给其家中妻女写信。烽火之中,战友去世,战友的战友,战友的战友的战友,甚至是敌方的将士,他们纷纷接过笔墨,续写家书,只是为了一遍遍告诉着林书雄家中的妻女:“我还活着”,从而延续林书雄的女儿——一个九岁小丫头对于父亲的等待和希冀。一封封父亲写给女儿的家书,更是一个个硝烟弥漫的历史瞬间,从而勾勒出二十世纪十九年中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家书不仅记录着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更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烽火家书》有国家的历史,有人物的情感,有角色的牺牲,也有命运的不忿。
户外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以城市为舞台,演员即观众,联动社区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剧目、户外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联动社区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将通过声音叙事、真人扮演等形式的融合带领观众回到年至年之间的动荡年代。
跨越历史百年迁延,观众戴上耳机,犹如时空穿梭,根据耳机里的指令行动,漫步武康路及周边马路,途径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武康大楼、开普敦公寓、巴金故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重要历史场馆和建筑。在整个过程中,观众将自我与外界空间完全隔绝,通过独特的戏剧体验,用全新的视野认识武康路及周边马路历史文化内涵,以城市为舞台,演员即观众。无与伦比的环绕立体声,身临其境的浸入式体验、承载人文的保护建筑,两个多小时的都市街道漫游,传递着具有鲜明海派文化的历史记忆,一场人性与虚无的思辨遐想。
《武康路19号》文本根植于编剧喻荣军创作的音乐剧作品《烽火家书》,由导演王海鹰执导。《武康路19号》融合真实历史与主线剧情,跟随这个小女孩的成长,经历中国人十九年的战争史,从市井生活中,看到烽火中的上海,在封封家书中,通过“小人物”的视角,真切地感受历史洪流的变迁。该剧将于年下半年正式上演。
话剧《作家在地狱》:入围第六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线上展演单元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剧目,以“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烈士冯铿为灵魂人物的话剧《作家在地狱》将作为第六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线上展演单元剧目,于8月1日至8月15日在线上平台展映,以辐射全国,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感受这出主旋律话剧的魅力。该剧由韩丹妮编剧、马远导演。
《作家在地狱》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从狱卒曹汉民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青年冯铿,在生活的苦闷和事业的迷茫中找到了信仰、坚定了方向,在实现伟大理想的道路上不畏生死地努力奋斗的故事。
冯铿曾在乡间小学任教,担任教员期间,她了解到了民众与青年的力量,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在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纸笔为武器持续战斗。然而,年1月,她不幸被捕,不到一个月就英勇就义,生命戛然而止在24岁。巾帼不让须眉,冯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文学事业。
剧照等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宣晶
本文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