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区迁徙的乌托邦艺信网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本期话题

艺术区发展:“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本报记者贺玮/策划

近年来,以民营文化机构、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为主体的新文艺群体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他们生活、工作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艺术聚集区,在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改造中不断迁徙。本期将讨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浪潮中,承载着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艺术理想的艺术区作为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应如何妥善规划、建设和管理。

艺术区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开始,一部分艺术家依靠市场成为了职业艺术家。年左右,一些追求自由创作的青年艺术从业者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聚集在北京西郊圆明园附近的村落中以及北京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的东村,开启了“画家村”艺术区时代。在圆明园的历史废墟上,艺术家们培育出了新时代的艺术之花。随着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艺术概念的形成,以及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家的名噪一时,圆明园画家村成为了全国艺术家的向往之地。这一时期的艺术区仅仅是由艺术从业者们的自发聚集、居住形成的,并没有艺术区相应的功能和其他构成要素,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两个早期的艺术区雏形都在年前后相继离散。圆明园画家村解散以后,栗宪庭、张惠平、赵铁林、方力钧和刘炜由张惠平的一个学生介绍搬迁到了北京东郊30公里开外的宋庄小堡村。随着朋友圈影响力的扩散,更多的艺术从业者陆续搬进了宋庄,在宋庄的各个村落安顿下来,形成了宋庄艺术家群落。同时,在滨河小区、望京地区、花家地西里等地也形成了多个艺术家聚集区。此后,散落在城市边缘的艺术家们在城市化的扩张中不断离散到更加边缘的地带,又一次次重新聚集在一起,自发组成各式各样新的艺术区。

昆明创库艺术区

进入21世纪,中国的艺术区发展出了“画家村”以外的新形式。年,昆明的一批艺术家将昆明机模厂闲置的破旧工厂车间和仓库进行了改造,20余位云南的艺术家在此建立工作室,他们打造的昆明创库艺术区是中国第一家由工业遗产改造的艺术区。正是有了云南艺术家们在“创库”模式上所做的开创性努力,后来北京、上海莫干山,以及深圳、南京、重庆、成都等地的旧工厂改造式艺术区才相继建立。以为代表的后工业艺术区成为新的文化语境下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空间类型,它们相对“画家村”来说更加靠近市区,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文化消费功能,其不拘一格的创作形式和宽松、独特的艺术环境,一度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文化空间,对当代城市文化艺术生态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种艺术区的终结

在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中,艺术家工作室逐渐被商业项目取代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随着城市外沿的不断扩展,曾经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很快就被人们纳入“市区”的概念中,住宅小区的兴建和交通便利程度的提高使人气攀升。年奥运会之际,涌入北京的旅游人群不约而同地被所吸引,巨大的人流量促使开设了更多的咖啡厅、酒吧、餐厅和文创商店。人们渐渐将定位为消遣娱乐的艺术区,游客们在这里购买各种工艺品甚至是旅游纪念品,原本以生产和销售艺术品为主导的艺术区,由于租金的增长和人员的日渐复杂而失去了大部分曾经入驻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逐渐变为城市中产阶层娱乐和文化消费的场所。如果说,艺术区是以艺术家、艺术从业者和艺术机构的批量入驻作为兴起的标志,那么他们的集体离开就是艺术区社会生命周期的终结。

另一方面,曾经远离市区的艺术家群落不得不面对城市发展新规划带来的冲击而退居到更远处。在21世纪的前20年中,数十座艺术区在北京浮现又沉寂,无数艺术从业者在北京的各个艺术区驻扎又离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的当代艺术史就是一部北京艺术区的变迁史。环铁国际艺术区、黑桥艺术区、将府艺术区、索家村艺术区、东营艺术区、国际艺术区、奶子房艺术区、蟹岛西艺术区、北皋艺术区……这些消失的名字伴随着艺术家离开的黯然背影,似乎预示着中国式“画家村”艺术区时代的终结。即使是在通州区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区的宋庄,也将因为城市副中心的转移而重新规划,用以建设一座定位为全国最大艺术品交易交流平台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相关村落的腾退工作已经展开,一切都将在政府规划和商业开发的井然秩序下进行,有人将再次踏上寻找“乌托邦”的迁徙之旅,有人则在政府主导的大型艺术区建设中看到了机遇与希望。

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艺术区时代

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确定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打造三至五个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重点文化产业展会,支持建设50个左右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培训各类文化产业人才超过人次……

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艺术区建设如火如荼。上海西岸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成果之一,这片区域的岸线为11.4公里,面积达9.4平方公里,是上海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央活动区核心承载段。这里号称将建成集聚20座高品质公共文化场馆的亚洲最大规模艺术区,并构建以西岸传媒港、西岸智慧谷、西岸金融城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国际创新创意产业群。10月16日,第二届上海艺术品交易月在西岸开幕,其间将有超场各类艺术品交易相关活动集中发生,分布于“四大主题周”:国际拍卖周、高峰论坛周、生活品艺周和国际博览周,包含三场大型艺术博览会、50余场拍卖活动、近50场画廊展销活动等。此外,位于上海西岸文化核心区的“西岸艺岛ArtTower”落成,其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以七栋围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筑单体组成。随着西岸艺岛的正式启用,“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迁入并提供产业落地整体配套服务,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为一体的艺术品产业生态圈也已初构成型。除了世界顶级画廊及艺术品外延企业等全球艺术品产业顶尖机构的“抢滩落户”,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西岸科技与艺术创新实验室”也率先入驻揭牌。庞大的资本搅动着艺术产业翻起巨浪,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艺术区时代似乎正在来临。

上海西岸艺术区

就在西岸艺术品交易月开幕的一个月前,北京市副市长、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来到北京市文化置业有限公司在宋庄开发建设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该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目前正进行基础施工,预计年建成,其定位为全国最大的艺术品交易交流平台。据项目建设运营方——北京文投集团旗下文化置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一大亮点是建设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艺博会)永久会址。同时,还将打造大师创作中心、艺术创作中心、艺术孵化中心、艺术传媒中心、艺术金融中心、艺术品拍卖中心和艺术商业中心等七大中心。

宋庄是目前还被保留的相对集中的、存在时间最长的艺术家群落。从年至今,宋庄从一个偏远的乡镇转变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据地。这个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艺术小镇,目前已拥有数千个艺术家工作室、35家大中型美术馆,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建设正是依托这一文化资源。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全新的艺术区规划中,宋庄的部分艺术家再次收到了房屋腾退通知,他们居住了20余年的小堡村等区域也将旧貌换新颜。作为艺术区的灵魂,艺术家在这场转变中何去何从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除了黯然离场,艺术家或许还应有更多的选择。

在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艺术区的建设中,合理布局艺术门类、业态及空间结构,合理控制艺术与商业的配比以及房屋租金,为艺术家打造安心创作的环境与氛围,营造宽容、多元、自由创作的空间,是保持艺术区创新活力、保障艺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