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的77岁老铜匠

铜在中国,自带神圣气质。

无它,只因在古代,铜是可以做礼器、铸币和铸佛像的,换句话说就是,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到意识形态,都要尊仗它。

在历史上,中国有着悠久的熔铜、铸铜传统。

商周时代,青铜鼎、簋等等,就是王权与等级的象征,天子九鼎八簋,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以来,所谓“钟鸣鼎食之家”,就是社会贵胄和上层人士的代称。

熔铜作品:人民的椅子

在汉武帝之前,铜钱作为货币,是允许民间私铸的,大家自由竞争,“良币驱逐劣币”,谁的铸币成色足、分量够,市场就会选择谁。

比如汉初的吴王刘濞,有吴地的铜矿,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手握蜀地的铜山,他们私铸的铜币质量上乘,广受欢迎,用《汉书》的话来说就是:

吴、邓钱布天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铜也变得灵动起来,成为了寺庙中的神像、钟磬、香炉、铜铎,多姿多彩。公元9世纪,唐武宗灭佛,原因之一就是要熔了寺院里的铜像,铸成钱币,充实财政。

这在佛家来说,是“三武一宗”法难之一,好在几年后唐武宗去世,继任者政策回调,又熔了铜币,还回佛像去。唐宋时期的中国铜文化,仍然在盛世的高峰上。

然而多年后,一场劫难突降常州天宁寺,却触发了中国“铜文化的第二个高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年5月,常州天宁寺天宁宝塔发生了大火,一二层楼的木质楼梯都被焚毁。

事后,一位年逾花甲的老铜匠来到现场,却意外发现了奇异的满地流光,那是宝塔内的铜器高温熔化后自然天成的晶体,这种“无模可控的熔铸工艺”,结晶后呈现的自然纹理状态,竟与中国画的工笔痕迹“异质同构”,如真似幻、美轮美奂。

就像牛顿眼观苹果落地,启发出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老铜匠也在那一刻电光火石,悟道了“熔铜艺术”。

一年之后……

年,老人家的第一幅熔铜壁画《阙立》,便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熔铜作品:阙立

这幅作品是老人家熔铜艺术的“开山之作”,主体是一枝莲荷,大写意的枝叶与失腊精铸写实的莲蓬圆雕,对立而又统一地融合在一起,整体风格揉合了铜雕、国画、油画、书法等多种技法。背景是经氧化、磨抛,筋骨嶙峋突现的贴铜杉木基板,呈现神秘深沉的黑古铜色,与主体莲荷相得益彰,熔铜自然流淌挂落,显现出灵动而又富贵祥和的炫目光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感。

正中“阙立”的傲骨,体现了中华文明遗世独立、奋发向上的气质与胆识。

难怪甫一出场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