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9日,由WORLDHABITATINSTITUTE、世界人居(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WORLDHABITAT建筑与环境设计大赛(WHI设计大赛)终评在北京举行。为满足北京的防疫要求,原定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行的线下评审会改为线上视频评审会。本次比赛的优胜者是根据评委的评分和初赛结果产生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绿野寻踪,蓝岛汇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低碳社区新模式》获学生组金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炭火笙笙——基于三江县森林火灾下的碳汇系统修复》、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漂浮之岛——海口市道郡村建筑与景观设计》获得学生组银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蓬勃生长——城市韧性视角下郑州小黄河流域修复改造》和《无蚊之境基于长效疗法下的蚊虫防治景观设计》、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灰灰菜与水泥的对白:赞“碳"止矣——基于文化记忆重塑的铁西区工人村绿色弹性空间更新设计》获得学生组铜奖。
本次大赛以“双碳目标,绿色设计”为主题,旨在聚焦绿色家园、低碳建筑,以竞赛的方式评选优秀作品,践行绿色设计理念,帮助普及绿色低碳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建造方式,解构人、建筑、空间、城市、自然的可持续共生关系,探索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全新产业链格局。更好地服务于人居环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大赛还为设计机构和优秀获奖者提供人才对接服务。
WHI大赛组委会
年5月27日
WHI设计大赛学生组决赛获奖项目名单
绿野寻踪,蓝岛汇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低碳社区新模式
项目基于双碳策略提出的背景下,选择碳中和试点建设城市,并通过总结近几年低碳社区建设的经验,结合人工智能时代下模块化建筑的的设计和建造优势,为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社区的建设探索新的模式。
第一方面在于规划设计的全面性,从空间、交通、建筑以及能源系统四方面进行碳排碳汇的考虑。第二方面在于理论的指导,理论根据场地的特性和问题所在选择了与此适配的复杂适应性理论。第三方面在于设计中对于建筑模块化的考虑方式。第四方面在于整个社区慢行廊道的构建,并将廊道延伸至海面拓宽视野范围,社区廊道的修建也将大大减少机动车出行降低碳排。第五方面则为碳积分转换体系的构建。逻辑思维清晰,有一定的创新性。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主创姓名:马俊杰李岚彬刘浩扬
成员姓名:谢诗娴
指导老师:郭巍李翅
获得奖项:金奖
炭火笙笙——基于三江县森林火灾下的碳汇系统修复
年被称之为“碳中和元年”。国家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点任务。林火作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关键因素往往会被人们忽视,本设计通过结合场地现有条件进行防治和修复来构建碳汇系统,其中完整的森林,农田,湿地的碳汇系统可作为用来缓解气候变化行动的典型。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张祥罗喜高炳文
成员姓名:徐建华
指导老师:吕小辉韦娜
获得奖项:银奖
漂浮之岛——海口市道郡村建筑与景观设计
整个场地与建筑设计结合创新设计手法实现项目开发与古建保护和谐共存,场地中心是一个整合了展览休闲、生态、景观、立体交通、创客服务等功能的复合型绿色建筑。以求达到激活乡村活力,传承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知名度的目的,为国家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从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院校名称: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创姓名:刘雯雯
成员姓名:陈晓艺
指导老师:贺德坤李晓红
获得奖项:银奖
蓬勃生长——城市韧性视角下郑州小黄河流域修复改造
本次项目设计项目方案思路清晰,图纸绘制完整,设计在保留并延续贾鲁河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循环及自然做工的原理,修复已损害的河流系统,力求重构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和完善其主要功能,实现其自我维持、协调、演变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王若兮
成员姓名:吴耶昕魏轶星
指导老师:杨豪中李榜晏
获得奖项:铜奖
无蚊之境基于长效疗法下的蚊虫防治景观设计
本项目地位于蚊虫疟疾多发地带,生态环境因此污染严重的同时,当地居民常年受蚊虫影响。因地制宜,忠于自然,我们利用了生态长效疗法和人工防蚊的策略方法,使场地逐渐恢复健康的发展。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张静齐御廷崔苏婷
成员姓名:王羽佳周芷欣
指导老师:吕小辉于东飞崔文河
获得奖项:铜奖
灰灰菜与水泥的对白:赞“碳"止矣——基于文化记忆重塑的铁西区工人村绿色弹性空间更新设计
本设计方案结合国家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国家现行政策规划,对铁西区工人村的社区建筑外立面及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新建适老性建筑设计及院落景观的低碳设计,以绿色设计理念对场地进行更新改造,助推双碳目标落地,助力绿色低碳的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建造方式的推广。
院校名称: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刘振松
成员姓名:陶奕冯婉婷王思钰欧俊强
指导老师:雷雅凯刘保国
获得奖项:铜奖
溯石峪--双碳视角下的老屋新象
该方案设计议题符合赛题与时代背景,综合阐述了民居功能迭代的方向同生态理念结合的多维形式。对于转译原型的选取较为妥当、文脉元素的提取较为丰富,建筑空间的塑造中注重同自然、周边的紧密融合,整体设计思维逻辑清晰。在建筑、景观、室内空间的营建模式中紧密围合于核心概念且实现了一院多重功能的有机统一。
院校名称: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主创姓名:闫博文
成员姓名:王子楷叶子凡钱宇童刘知明
指导老师:杨弃
获得奖项:优秀奖
金桥上河图——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上海市金桥片区零碳新城设计
本方案紧扣“双碳目标,绿色设计”主题,从市民需求、场地现状、生态框架出发,以绿色基础设施、TOD模式、低碳产业布局、国际化城区、低碳空间五个方面构筑新城建设目标,力争逐步实现空间框架低碳生态化、城市环境丰富活力化、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思路新颖,切合实际,具备推广实践价值。
院校名称: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唐伊雯汪慧迪朱敏之陈雪妍
指导老师:罗曦许砚梅
获得奖项:优秀奖
“碳熄·边界”——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森林火灾防治和修复设计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向绿色低碳转型。在场地设置配合碳捕集装置的生态保育区、防护林景观达成复合功能区、引水上山紧急避难区以及当地彝族森林文化科普景观功能区。该方案属于解决当前世界热点问题,选址合理,分析得当,提出的策略符合场地气质,有一定的创新性。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徐靖育
成员姓名:张春丽詹悦艺王雯萱
指导老师:卢渊姜涛
获得奖项:优秀奖
碳止一“汇”间——天津市河西区尖山八大里住区减碳降能优化提升改造策略
创新性的采用以社区维度的生态、基建、建筑、交通碳汇四大模块碳中和设计为出发点,分析住区在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减碳降能手段,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低碳生活方式,定制化打造特色化组团模型。设计定位有一定高度,符合当前国家发展方向;总体设计是基于四大模块评估指标体系,分析较为深入、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院校名称: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主创姓名:张晶
成员姓名:王琦琦朱晨蓓刘伊婷
指导老师:曾穗平田健
获得奖项:优秀奖
守望——王上村乡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计
在此次的王上村公共服务中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预想中建筑物室内室外空间的各种因素,作出总体设计。使建筑物内在功能要求与外界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在总体构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遵循了"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两个原则。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张嘉豪
成员姓名:袁国华张昊天刘茹
指导老师:娄钢
获得奖项:优秀奖
“海洋之肺”———基于适老化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设计
本方案在海岛上进行社区设计,创意新颖,对未来社区理念进行革新。探索了未来智慧老年社区,采用了立体绿化的多重手段,形式新颖;图纸量大,表现充分;但对“适老”问题的针对性解决稍显欠缺。探索了未来智慧老年社区,提出了较好理念。采用了立体绿化的多重手段,形式新颖;工作量大,表现充分。
院校名称: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主创姓名:郭丰德
成员姓名:钟佳伶
指导老师:林林
获得奖项: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