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请聊城日报社社长苗运周,聊城日报社形象标志征集活动评审专家、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存吉和设计者代表、聊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凯,介绍聊城日报社形象标志(LOGO)征集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内容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同仁参加聊城日报社形象标志(LOGO)揭晓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将此次形象标志(LOGO)征集活动情况作一介绍。
一、征集背景
年5月份以来,聊城日报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牢记使命,迎难而上,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滚石上山的攻坚精神加快媒体融合,努力建设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发挥党媒应有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聊城日报社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顺应新时代新形势,遵循媒体发展规律,守正创新,果断转型,迈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步伐,打开了“报网端微屏”一体发展的新格局,报社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报社通过体制改革、机构重整、人员重组、制度创新涅槃重生,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报社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理念、战略格局和党媒情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面貌和各项事业都日益向上向好。
为了更好地展示聊城日报社的新形象、新风貌,塑造聊城日报社新的品牌形象,年8月,报社决定面向全国有奖征集报社形象标志(LOGO)。
二、征集情况
年9月1日,聊城日报社在旗下《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掌中聊城客户端、聊报视频号等媒体刊发了聊城日报社形象标志(LOGO)征集活动启事,全国新闻界、艺术设计界和社会各界纷纷转发转载聊城日报社的LOGO征集活动启事,引发强烈反响,投稿也非常踊跃。原定征稿截止日期为年10月15日,后来应全国各地设计者要求,把截稿日期延长至10月底。
本次报社形象标志(LOGO)征集活动共收到件应征作品,应征作者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涵盖专业创意设计机构、团体、大专院校、自由人设计师、设计爱好者及热心读者、市民等各个群体。
聊城日报社邀请聊城大学、聊城市社科联、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市美术馆、聊城市摄影家协会、聊城市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资深品牌设计师等组成9人的专家评审组,于11月19日和11月27日在聊城市融媒体中心对应征作品进行了初评和终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进行了充分讨论,既注重政治性、文化性,也注重艺术性、实用性,注重原创性、独特性,在众多作品中优中选优。专家评审组根据评选办法、评审要求,经过反复酝酿、比较和讨论,评选出5件入围作品和25件优秀作品,从5件入围作品中评选出1件拟采用的中选作品,并集体研究提出了修改建议,向设计者进行了反馈。这件作品的设计者根据评审专家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1件中选作品、4件入围作品和25件优秀作品分别征求了市委宣传部领导、宣传文化界同仁、聊城日报社老同志和部分市民代表、网民代表的意见,根据大家所提意见又请中选作品设计者对作品进行了微调,让标志更具现代感;对作品释义进行了修改,让表述更精准更凝练。
发布会内容
大家好!作为聊城日报社形象标志(LOGO)征集活动评审委员会成员,我为大家阐述一下此次中选的形象标志的释义。
1.党媒属性。标志的主体色彩为红色,红色是党媒的鲜明政治标识,彰显了聊城日报社的党媒属性、党报特色,也表达了聊城日报社对红色根脉的传承、对党报初心的坚守和在新时代弘扬优良传统、高举党媒旗帜、锻造红色气质的使命担当。
2.全媒特征。标志像一张打开的报纸,又像一个大屏和小屏的组合,意味着聊城日报社已由单纯的纸媒发展成为融“报网端微屏”为一体的全媒体平台,象征聊城日报社落实移动优先战略、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3.地域特色。标志是聊城两字的首字母“LC”的抽象化变体造型。
4.时代印记。标志也是“0”和“1”两个数字的有机融合,折射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展现了聊城日报社紧跟数字时代脉搏、建设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奋力实现从“0”到“1”革命性突破的雄心壮志。
5.开放理念。标志借助“敞开的门、打开的窗”的门窗意象,体现了聊城日报社新闻传播、对外宣传的窗口形象和开门办报办网办新媒体的价值追求、开放理念。
6.未来指向。标志的第一直觉构成翅膀的意象,寓意聊城日报社正在守正创新、破茧成蝶、涅槃重生,定会展翅翱翔、向上向好、创造美好未来。
7.象简意丰。标志采取极简主义的扁平化设计,十分简洁,但耐人寻味,能够从中领略无限想象,从不同视角解读出丰富内涵。
原标题:《聊城日报社形象标志(LOGO)释义及创意设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