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好指令!塔吊,启动!”6月26日上午,在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工地上,一台混凝土浇灌设备在项目施工人员的全神贯注的操作下,对基坑顶板进行最后的浇筑作业。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的成功浇筑,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项目将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市民可以沉浸式感受三山五园盛时全景和文化内涵。
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用天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标志着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重大风险源全部度过,项目进入平稳的施工阶段。”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执行经理刘杰介绍,主体结构封顶代表了一个重大的节点。项目自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历经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先后克服基坑紧邻地铁隧道、施工作业面狭小、年超长汛期、深基坑地下水压巨大、疫情防控导致的材料紧张等困难,一直保证施工进度远快于计划进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剩余工作量主要是附属结构。“地面单层附属结构在一个月之内基本就能完工了。”刘杰介绍,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是属于全地下的主体结构,所以基坑特别深,这一深度超出了很多地铁线的埋深。“米长、58米宽的基坑,最深处24.75米接近10层楼的高度。”刘杰说,24.75米的深度也使得项目更具有保温的作用,减少冷热源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距离地铁16号线最远处仅有9米,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位丰富,最终项目技术团队采用了在沿海地区常用的混凝土内支撑体系。“这套体系就像一张展开的蛛网,分别在基坑东北角和东南角顶住基坑,能够避免对地铁线路的影响。”刘杰介绍说。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后续钢结构施工、机电安装施工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与之配套的展览、活动等内容策划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成型。
文物与城市更新及文化科技相融合
“站在三山五园畅春园旧址上举行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仪式,这是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静告诉记者,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是地区文化建设的盛事、更是海淀文物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中国梦。项目启动肇始于年8月,年纳入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年9月以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立项启动建设,转眼已经过去了12年。
历经十二年奋斗,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终于在海淀公园拔地而起。此工程是紧密围绕“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突出“一村三山五园”,突出文物与城市更新、文化科技融合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位于海淀公园西北角、紧邻中关村会议中心,规划用地面积0.92公顷,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局部二层,总投资超4亿元。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更是海淀人民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陈静介绍,作为海淀区南部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将与中关村展示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成鼎足之势,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科技前沿发布、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市民的城市客厅,区域文化新地标。
年底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三山五园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精湛的造园艺术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龙头项目,它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主,融合展览、活动、文化体验等多项职能,打通文化、文物、旅游等多项业务边界,努力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途径。
“未来这里的展陈,是以三山五园为核心,但是会汇集国内外优质的展览,我们已经与三星堆,欧洲的希腊都有了联络。不仅是‘三山五园’,更多的是展示人类优秀文化的遗存。”陈静向记者介绍,目前,正在打造的三山五园数字展将长期在艺术中心展出,展览通过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沉浸展示三山五园的盛时全景和文化内涵。项目建成后,将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互融共通,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据介绍,预计到年1月,项目主要施工工作将全部完成,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免费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