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艺节专刊用舞台艺术弘扬龙江精神记

治白癜风办法 https://m.39.net/pf/a_4793199.html

6月22日至24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原创龙江剧《萧红》在黑龙江哈尔滨市连续上演5场,场场观众爆满。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简称龙江剧中心)用家乡的艺术形式,将流落异乡的呼兰河女儿重现故乡舞台,让一个漂泊的灵魂与精神回归故土,无疑是家乡人民对萧红最好的缅怀和纪念。黑龙江省绥化市文联副主席刘福申说,通过观赏该剧了解知名女作家萧红,比其他方式更为深刻。

▲《萧红》剧照

龙江剧《萧红》是龙江剧中心自年以来打造的包括《松江魂》《农民的儿子于海河》《九腔十八调》等一系列优秀龙江剧作品之一。

龙江剧中心于年创建,是黑龙江省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艺术、传播时代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文艺团体之一。龙江剧中心主任杨晓全说,龙江剧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保护传承龙江剧,对构建魅力龙江具有较大的文化影响。为此,龙江剧中心多年来本着精品立院、精品兴院的指导思想,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发力,努力用心、用情讲好龙江故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了与时代相融合的舞台作品,推动了舞台艺术繁荣发展。

今年以来,龙江剧艺术中心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舞台精品展示活动在龙江大地不断推出,既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龙江剧艺术中心主任杨晓全(右一)与马旭、颜学庸夫妇亲切交流。

实施精品工程:让每部作品都立得住

▲《木兰马旭》剧照

年,龙江剧艺术中心在创作龙江剧《木兰马旭》时,用细节打动人,把马旭的故事写清楚、写客观、写生动。演员反复设计唱腔,精心排练,将人物刻画得形神兼备,抓住了观众的心,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哈尔滨市道里区观众刘先生说,演员用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践行了“戏比天大”的创作传统,很是让人感动。

▲《农民的儿子于海河》宣传照

舞台精品必须有艺术性,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展示风格、情节要引人入胜、构思要新颖精致、语言要独具一格,这是龙江剧中心全体演职人员的一致共识。近年来创作演出的《百姓局长》《村官陈二哥》《农民的儿子于海河》等几十部大型剧目,都因创作者深入生活、切入点精准、故事性把握适度、艺术手法表现精美而受到观众喜欢。龙江剧中心副主任董焱说,每部舞台精品要思想精深、涵义丰富、内容鲜活灵动、描述真实准确,并且必须与百姓心心相通,感情真挚充沛,摸到手里有质感、听到耳里有回音、看到眼里有泪珠,这样的作品才能感染人。

龙江剧中心艺术委员会精心策划每个选题,把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放在最为突出、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同时做好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的选题创作。每个选题都组织省内外专家反复论证,精心打磨,使每部作品都成为优秀作品。

▲《松江魂》剧照

反映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篡改历史进行文化侵略、龙江大地草根民众奋起揭露和反抗故事的大型龙江剧《松江魂》,从立项到采风到创作到推上舞台,整整用了两年时间。该剧因情节感人、唱腔优美、表演和舞台视觉冲击力强而大受好评。来自上海的观众刘女士就表示:没想到黑龙江的龙江剧和黑龙江的冰雪一样美,看也看不够,舞台艺术真是十分了得。

再美的璞玉,没有雕刻家精心雕琢,终难成为一件独具内涵的艺术品。舞台作品也一样,也必须制作精良。龙江剧中心在创排大型龙江剧《鲜儿》时,在艺术设计上,以东北二人转音乐为基础唱腔,以东北的白山黑水为舞台背景,以民俗民风为表演主特色,再加上全息影像和多媒体手段,艺术地展现亦真亦幻的场景,使观众融入“情境”,物我两忘,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为了让每部剧目都立得住,龙江剧中心建立了审查机制、项目负责人机制、演职员竞聘考核机制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机制等各种科学合理的创作生产机制,极大地推动了龙江剧的快速发展。《松江魂》《九腔十八调》《萧红》等剧目相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在新西兰演出龙江剧小戏《小拜年》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