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简称:北大、PKU、Beida。
北京大学介绍
北京大学,英文名:PekingUniversity,创建于年,坐落于北京市,国家“双一流”“工程”“工程”建设高校;九校联盟、亚洲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该校的学脉可追溯自晚清时期的京师大学堂,年曾更名国立北京大学。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年,迁回北平复校。年,经全国院系调整后并迁入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亚非语言文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6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数学、物理学、核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力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中文学、历史学、哲学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科学建设
国家级人文社科类机构·13个: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经济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研究中心·1个: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大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文化传统
五四精神——北大精神核心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
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说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笔耕不辍,和平年代的图书馆、实验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
论严谨,文史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工学科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讲求实,费孝通深入江村开展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风采犹存;
谈创新,北大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前进,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着“引领未来的人”。
学术精神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学就职或任教。蔡元培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