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将全会精神贯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m.39.net/pf/a_5863546.html

导读

推进工作,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求全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如何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我省各项工作中去?《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李连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重要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我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省不断优化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养老服务发展成效显著,现已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元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与此同时,我省养老服务发展仍面临质量效益不高、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多重困境,突出表现为:多主体养老服务供给权责界定不明晰、需求定位不准,供给与利用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多层次养老服务整合机制不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展层次偏低,“医”“康”“养”耦合度不高;多维度配套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人才、监督问题制约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省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定边界,构建多主体相互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责任体系。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使其发挥好“元治理”的主导作用、扮演好“安全网”“保护神”“守夜人”的多重角色,促进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良性互动,以弥补市场供给不足、有效治理市场失灵;二是基于代际之间紧密的互惠关系,通过建立完善经济支持、税收优惠、时间补偿、服务递送等政策,促进家庭养老功能提升,让家庭在养老服务中起到核心支点作用;三是不断增进人、机构和环境的互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持续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有效化解代际赡养危机。

促整合,完善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的养老服务递送体系。一是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形成需求探测、需求整合、资源链接、资源递送的基本链条,减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加大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通过“设施组合、服务统合、管理整合、虚实结合”,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式信息管理”,重点为行动不便、空巢、高龄老人提供连续型养老服务;三是加大社会运营扶持力度,推进供养型、护理型床位持续增长,增设老年大学、长者食堂等专业养老设施,加快形成“五分钟休闲圈”“十分钟医疗圈”“十五分钟康养圈”的服务设施布局。

强供给,打造“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内容体系。一是兜底线,优先保障特困和失能老人刚性需求,确保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老有所养;二是促普惠,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养老服务市场参与交易成本,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服务格局;三是补短板,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小微养老机构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以区域养老中心为枢纽,互助养老设施为网点,家庭赡养、亲友、邻里互助为重要方式的养老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形态;四是加强医疗与照护服务之间的功能整合,增强社区医疗机构照护能力,强化基层养老设施护理功能,实现“医”“养”“护”无缝衔接、顺畅转换。

建机制,强化多维度支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养老服务发展的多元资金支持。化解养老服务财税支持体系的结构性失衡困境,探索按床位、按人头、按服务种类的多元补贴方式,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与效益。依托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制定出台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将广大返乡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制度体系,为发展养老服务提供消费动能;二是强化养老服务发展的专业人才支撑。引导企业实施年龄管理战略,将剩余劳动力导流至养老服务领域,释放老年人口红利。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扩大从业人员职业晋升的可能性。承认家庭非正式照料的社会价值,促进赡养负担在家庭内部以及在家庭、社会、政府之间的重新分配;三是强化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监管保障。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运用高新监管技术、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施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惩治。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安全、服务质量达标工作,支持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和机构实施标准化管理。

(作者系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政部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湖南现代民政研究院院长)

强化社区教育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

朱潇俏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治理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社区教育在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社区教育总体供给不足已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的关键短板,须着力加强社区教育,夯实新时代社区治理基础。

加强社区教育,是塑造社区共同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社区是居民的共同家园,一个社区要实现治理有效,就必须塑造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凝结剂”,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基。而社区教育是塑造社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加强社区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规则的认同感与遵从感,从而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价值基础。

加强社区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的迫切需要。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其文明素养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条件。社区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的关键一环,只有加强社区教育,才能从思想政治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从而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主体基础。

加强社区教育,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更新社区教育理念。社区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注重理念更新,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问题导向是社区教育的出发点。社区教育应聚焦问题、有的放矢,以“痛点”为“起点”,直面社区居民的主导性需求,直面队伍不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资源短缺等“瓶颈”,着力加强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开拓资源供给渠道;效果导向是社区教育的价值归宿。社区教育应注重真抓实干,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制定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与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具体措施,确保扎实推进。应建立效果评价机制,从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角度构建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类责任主体完成目标任务的进度与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评估,确保责任到位、效果到位。

二是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形式单一是当前社区教育的一大“痛点”,形式多样是增强社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首先,应广泛开设“微课堂”。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社区QQ群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