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杭州国际戏剧节启动,孟京辉任艺术

苯丁酸氮芥片 http://m.39.net/pf/a_9281995.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

10月11日晚,杭州国际戏剧节开幕式暨开幕大戏《卡夫卡的梦》首演,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亮相。

自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杭州国际戏剧节迎来了第九届。本届戏剧节由孟京辉任艺术总监,汇集六大板块,《卡夫卡的梦》引领着12部特邀剧目强势来袭;10部新剧目汇演多元组合意气纵横;“种子单元”全面展现戏剧“跨界”的能量;“云上戏剧节”直播企划与线上戏剧放映让戏剧24小时“不掉线”……

从10月11日至11月16日,整个戏剧节将持续37天。

当晚的开幕式,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和往届开幕式不同的是,今年的舞台更为壮观,一个高9米,宽6米的超大数字“9”竖立在舞台正中,象征着杭州国际戏剧节在大家的陪伴下走到了第九个年头。

在变幻了8次颜色之后,今年戏剧节的鱼人标志变换成了热情活力的“橙红色”,这预示着杭州国际戏剧节将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创造出更多戏剧艺术。

开幕式上,导演孟京辉详细地介绍了本届戏剧节的亮点以及开幕大戏《卡夫卡的梦》的全新创作理念。伴随着倒计时,本届戏剧节正式揭幕,为期37天的戏剧狂欢正式开始。

《卡夫卡的梦》,是孟京辉的全新作品,为本届戏剧节震撼开幕。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导演,孟京辉一直在探索新的表演方式和美学诉求,从经典文本中汲取营养,同时站在当代视角进行恣肆汪洋的再创造,从达里奥福到马雅可夫斯基,从布莱希特到茨威格,他总是能透过自己对于时代的解读与这些戏剧大师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而这一次,是卡夫卡,也是为了致敬文学先辈。

卡夫卡在近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想象奇诡,文字清冽,有自成一派的诗意和哲思。卡夫卡的文学世界中充满了再造现实的梦境,描写的都是对人类梦一般的处境的预感。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当代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巧,可以说卡夫卡是营造梦境的艺术大师。

开幕大戏《卡夫卡的梦》以卡夫卡的作品为意象,在更为广阔、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故事和世界中,通过梦、期待和灵魂飞舞的一个个瞬间,在那些似近似远、似梦似真、似虚似实的戏剧图景中经历着焦虑、节奏和爱情,还有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孤独、迷茫、逃避、奋进、等待。

从首演来看,多角度流动、自我发现和挖掘式的观看方式,是《卡夫卡的梦》的最大看点。多媒体投影元素、三原色灯光布景、水上摇滚乐队,整个表演空间犹如一个多维度的“卡夫卡城堡”,把观众们一起带入这个奇幻梦境。

《卡夫卡的梦》开创了销售新纪录,开票仅一周时间,首演的余张票全部售罄。除了本地观众之外,有20%的观众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外城市。

开幕大戏《卡夫卡的梦》将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连演三天。本届杭州国际戏剧节汇聚12部国内剧目,创历年之最。在表演内容上,向卡夫卡、莎士比亚等先辈致敬创作的作品将纷至沓来,也不乏立足现实、启发思考、抒发关怀的作品。肢体、装置、默剧、环境戏剧等多元多样的作品也集体涌现。

《水流下来》:

一直坚持“清流戏剧”创作的导演顾雷,其戏剧作品气息质朴,富于诗意,并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由他编剧和导演,树新风剧团演出的《水流下来》也许会是你看到的关于两代人关系最为感人的作品。作者巧妙地将一盘无解的棋局置于生死的语境之中,探讨了亲子关系中那些复杂隐秘的肌理。

《求仙学道》:

独立戏剧导演苏小刚的《求仙学道》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作品试图通过“求仙学道”的隐喻来探讨关于“梦想”的本质问题。从北京青戏节到乌镇戏剧节,再到本次杭州国际戏剧节,苏小刚带着对这个世界“好”的期望,让作品沉浸在一种愤怒的底色当中,通向更远的地方。

《在薛定谔的盒子中等待》:

《在薛定谔的盒子中等待》是一部用devising的方法编排,成员共同创作发展的视觉剧场。创作者试图靠近生活不可预测的一面,并展现因此带来的焦虑与恐慌情绪,通过外化与呈现个人的心理体验来感知存在。作品于年在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首演,同年8月参加爱丁堡艺穗节。

《长夏》:

由肖竞编导的《长夏》是一部关于世纪之初个体记忆与历史背景相交织的戏剧作品。该剧呈现了成长中的甜蜜与痛苦,与社会建立关系时的困境,亦是以个人经验折射历史,从成长的角度回顾21世纪初的社会。

《信已收悉》:

《信已收悉》是通过几十年前的数百封书信构建的一部文献剧作品,探索“追寻”这一主题。本剧将会展示写信者对故人和故土复杂迷惘的感情和在孤独失落中对自己与往事的寻找,他的后人与戏剧主创们对一段历史的寻找。在精心构架的文献“场”中,观众将与表演者们一起在文献的包围中探索自身的位置,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十一月十日/石村》:

专注小众肢体剧场创作的李凝导演和阎三元带来的最新作品《十一月十日/石村》,延续了以往作品中的当代造型美,以及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力,他们觉得身体以及舞台上的一切可用之物为“材料”。石头,是《十一月十日/石村》创作的载体,也是所有表演的发生地;石头,是危楼,是孤岛,是崇山,也是凡尘重负。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在每个时代都具有跨越时空的现实意义,永远在给世人的价值选择提供着参考,而人物的矛盾选择和命运挣扎无一不在探讨生命的价值。而重释经典,需要一种敢于打破的态度。李垚导演的《哈姆雷特》,是他第二次改编莎士比亚的作品。李垚试图打断原剧中冗长的痛苦,把故事搬进了厨房,让现场变成了狂欢派对。当复仇王子不再提问“Tobeornottobe”,就更像活在人间烟火中的普通人。

《派对怪人》&《没有才华的我》:

自编自导自演的实力派选手,法国阿唯尼翁、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的常客,第五届乌镇戏剧节最佳个人表现奖得主的王梓,将在本届戏剧节带来他的默剧独角戏二重奏:《派对怪人》和《没有才华的我》,无所不能的口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见招拆招的即兴能力,让你看看什么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情书》:

由余德耀美术馆孵化支持的青年艺术团队Moon剧团和来自不同领域的开拓者们共同创作的《情书》,融合实验剧场、视觉装置,用各种合乎或超乎想象的艺术介质,一同探索非剧场空间里的全新表演方式。《情书》将以独特的剧本及表现为观众营造多元且开放的体验,在观演间创造同频共振。

《出口》:

在年就展露头角,年参加第11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剧本朗读单元,又经导演温琦重新编排而成的《出口》,源于编剧个人的家庭变故和精神困境,展现了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被打破后的状态。

《声有还无》:

《声有还无》以《仲夏之死》文本为向导,试图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探索人们内心隐秘的声音,展示人们在特殊情境下的特殊心理状态。声有还无,我们该如何倾听如何自处,是需要探寻的答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