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鹏城绽放芭蕾艺术之花对话深圳市十二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杨晴演讲芭蕾艺术

“姿是蝶穿花,势若翻空燕,乍起凉风水上莲,纤足流云旋。”高友群《卜算子》吟咏的芭蕾舞,是现代世界顶尖的艺术形式,它外塑形体,内塑心灵,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是国际舞蹈委员会国际舞蹈委员会(CI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团体会员单位,团长杨晴成为该组织荣誉会员、中国首个CID芭蕾舞考官,并荣获欧洲舞蹈家协会“优秀华人艺术家贡献奖”称号。该团作为民办非企艺术团体,获得一系列重要国际奖项,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名片。近日,杨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虽然受到疫情和管理体制诸方面困扰,她本人和艺术团仍在奋力前行,她同时希望芭蕾艺术能得到更多领导和市民的有力支持,使这朵世界艺术之花在深圳绽放得更加鲜艳绚丽。

△十二月舞蹈艺术团是CID团体会员单位

记者:十二月舞蹈艺术团加入国际舞蹈委员会(CID)成为团体会员单位,成为深圳文化艺术界的一张国际名片,可喜可贺,请简单介绍相关情况。

杨晴:我17年前就经常出国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很多奖项,因此与欧洲舞蹈家协会结缘。欧洲舞蹈家协会是CID团体会员单位,也是维也纳国际芭蕾舞现代舞大赛的组织者,我参加过他们全部10届比赛。CI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单位,经欧洲舞蹈家协会推荐和CID多方位考核,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成为中国首个CID团体会员单位。此前我还参加过在柏林举办的奥林匹克芭蕾舞国际比赛并获得金牌,我珍视自己的每一项荣誉,这块奖牌当时是抱在怀里带回国的。

△十二月舞蹈艺术团获得的部分荣誉

13年前,经北京舞蹈学院王蕾老师引见,我们与日本芭蕾舞大师藤田彰彦先生合作,创作的《十二个月》在深圳上演取得成功,这是中国首部原创芭蕾舞童话剧。后来我们以“十二月”命名,成立了艺术团。年、年,在福田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下,我们成功上演了原创芭蕾舞童话剧《缤纷世界——我的十二月》、《飞越红树林》。在坚持舞剧创作的同时,我们也推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伞韵》、《舞灯龙》、《春语》等作品。

△杨晴热爱芭蕾痴心不改

记者:十二月舞蹈艺术团是一朵难得的艺术之花,为深圳取得了很多国际荣誉,这些成就的取得肯定与您对芭蕾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分不开。

杨晴:芭蕾舞起源于欧洲,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的乌兰诺娃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芭蕾舞演员。诗人艾青访问苏联时,现场观赏她精湛纯熟的表演,情不自禁创作了诗歌《致乌兰诺娃》。你看我们墙壁上悬挂的书法作品,“姿是蝶穿花,势若翻空燕,乍起凉风水上莲,纤足流云旋。绝艺自蟾宫,妙舞金丹炼,有梦云巅折桂冠,桃李园中灿。”是高友群为我们舞蹈艺术团填写的《卜算子》词。还有我父亲给我写的《芭蕾颂》:“芭蕾舞,一枝花,动敏捷,静如画。养身心,气质佳,苦练功,莫停下。”说明诗歌、书法可以和芭蕾艺术相通的。

我的老师王克芬是中国芭蕾舞界泰斗戴爱莲的关门弟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戴先生是广东江门人,她的纪念铜像落成时,我受邀与王克芬老师一同出席。

△杨晴向王克芬讨教芭蕾教学问题

记者:作为民办非企艺术团体,十二月舞蹈艺术团是多功能的,实行创作工作室、表演和培训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那么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如何呢?

杨晴:创作和研究是我的宗旨和本意,其成果要通过社会性表演来实现。我们现在的模式是以团代校,以校促团,因此CID在认证中将我们视作艺术学校。艺术培训与创作、表演息息相关,是重要一环,一方面增强造血功能,达到艺术团内部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艺术资源优势,培养优秀人才。

△芭蕾舞塑造优美体型

记者:芭蕾舞者经过良好和艰苦的训练,可以塑造优美的体型,芭蕾表演向观众呈现的是精彩的视觉艺术盛宴。另一方面,运动创伤是芭蕾训练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十二月艺术团和您个人在这方面有良好的口碑,您的秘诀是什么?

杨晴:进行科学教学训练、预防运动创伤,是我工作室的主要课题。我本人从事青少年芭蕾舞教学25年,经过积累和探索,开发出《杨睛少儿芭蕾舞教材》,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获得国内外芭蕾舞专家的高度认可。我25年来教学零事故。CID在进行考核和资质认证时,在这方面对我们的评价很高。CID非常强调公益性质,正好也符合十二月舞蹈艺术团的特点。这也是欧洲舞蹈家协会授予我个人“优秀华人艺术家贡献奖”称号的原因。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记者:25年确实是不短的历程。我注意到社会上各种艺术培训机构也有众多的芭蕾舞班,其中不少是以芭蕾为噱头赚钱,受到舆论广泛批评。咱们艺术团的培训有何特色呢?

杨晴:芭蕾艺术首先是世界的,应该得到国际认可。我们十二月艺术团追求高起点,不做营销,不会为招徕学生而降低人格与品质。我很惜才,重视孩子的天赋,但也要求家长认可我的理念,否则宁愿不招。我们的学员参加演出,获各种奖项的很多,这些证书对他们很重要,是上大学特别是国际学校的重要凭证。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大量芭蕾人才,可谓桃李无数,遍及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国内顶尖学府,及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海外专业舞蹈院校。他们中不少人毕业后又回来当演员,或教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舞出健康,舞出快乐,激励人生,实现梦想!与真善美同行。这是我们十二月的理念。

△杨晴与小学员在一起

记者:十二月舞蹈艺术团在研究、表演和培训方面都有很强实力,有没有考虑再加一把力,创办更高规格的芭蕾舞团或舞蹈艺术学校?

杨晴:我当然希望做强做大,这样才能留住演员。我个人为十二月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其中有些情况我当初无法设想,有些目标个人努力无法达到。目前的困难涉及主管单位、资金投入、培训周期等方方面面,社区公益演出等项目也越来越少。

△杨晴在认真教学

记者:好像今天是恢复培训的第一天,我看老师教的认真,孩子们学的也很认真。这两年多以来,持续的疫情对十二月艺术团有什么影响呢?

杨晴:是的,今天第一天恢复教学。连续三年时断时续,今年有一半时间都处于停顿状态。就目前来说,疫情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原来艺术团有16位常驻舞蹈演员,疫情爆发后我们没有了演出项目,学习全部停止。舞者跟学者一样,不能一天不练功,所以只能拆散。

△芭蕾舞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

记者:如何认识芭蕾舞在舞蹈艺术中的地位?

杨晴:芭蕾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人体艺术,融美学、运动学、舞台艺术和文学等于一体。但目前还是小众形式,能够充分理解的人更少。经过几百年沉淀,西方有一种普遍认识,芭蕾对人体塑型很有效,学舞蹈先要学芭蕾。我想如果有一天这座城市对芭蕾舞的认知上了一个台阶,我会感到非常欣慰。它也是世界艺术语言、国际文化符号,因此深圳不能缺少。可以通过深入调研、文化沙龙等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理解,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爱芭蕾艺术。

△让鹏城绽放芭蕾艺术之花

记者:芭蕾舞受重视程度不够,是否跟它是外来艺术形式有关?作为高雅艺术的象征,在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它能否更上一层楼,发挥更大作用呢?

杨晴:西方艺术形式不成问题。钢琴、小提琴都是西方的,话剧、油画也是西方的。深圳要建钢琴之城,为什么不能扶持芭蕾舞呢?也许很多人认为它跟经济繁荣没有直接关系,看看我们周边,香港、广州都有专业的芭蕾舞团,可能深圳还没有看到它的价值。深圳的目标是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因此要处理好本土文化与西洋文化,高端化与普及性的关系,缺少芭蕾舞蹈艺术,将是很大的遗憾。

(本文采访得到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博士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791.html